亲人离世后才明白,父母子女的缘分,其实是一场 债 的轮回

发布时间:2025-08-13 17:18  浏览量:2

清明时节的雨总是带着几分寒意,细细密密地落在新砌的墓碑上,顺着石面滑下,留下深浅不一的水渍。我蹲下身,用布轻轻擦拭碑上的名字,指尖触到那冰凉的石头,忽然想起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欠着的,早晚要还。”小时候总觉得母亲的叮咛是种束缚。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我煮好溏心蛋,非要看着我一口口吃完才肯让我出门;换季时,她把我的衣服按颜色叠得整整齐齐,连袜子都一对对码好;我摔破膝盖,她比我更心疼,眼泪先掉了下来,可我挑食时,她又板着脸说:“不吃就饿着。”那时的我,只觉得这些是麻烦,像无形的债,总想挣脱。父亲话不多,却总在我晚归时,让客厅的灯亮着。有次我与人争执被推倒,他连夜骑车去找对方理论,回来时裤脚沾满泥泞,手背上还有一块淤青,却只轻描淡写地说:“以后别跟人起冲突。”后来我才听说,他年轻时最怕争执,那天却为了我,硬着头皮敲开了别人的门。那时的我,只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从未想过这份沉默背后藏着多少柔软与担当。

母亲走后,我在整理她的遗物时,翻出一个旧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着我从小到大的开销:“1998年3月,买白球鞋一双,28元”“2005年9月,大学学费5200元”“2018年2月,给她买房添了12万”。最后一页写着:“养女儿像浇水,看着她开花就好,别指望结果。”字迹被水打湿,晕开成一片模糊的蓝。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什么狠狠撞了一下。原来父母子女这一场缘分,是一场没有借据的债。他们用半生的时光,将我们从襁褓中的婴孩,一步步扶上成人的高度,把最好的年华折成我们成长的阶梯,自己却在岁月中渐渐佝偻。我们曾以为来日方长,可以慢慢回报,却不知他们的爱,从来都是倒计时。

有一次带父亲去医院,他攥着检查单,手抖得厉害,眼神里竟有几分怯懦,像小时候怕被责罚的孩子。我扶着他走过长长的走廊,忽然发现他的背已经驼了,头顶只到我的肩膀。那个曾把我扛在肩头看世界的父亲,不知何时变得如此瘦小。他低声说:“别花冤枉钱了。”我鼻子一酸,想起小时候我发烧,他背着我在深夜走了十几里山路,那时他怎么不怕累,怎么不怕花钱?后来父亲卧床,我学着他当年照顾我的样子,一勺一勺喂他吃饭,为他擦身,读报纸给他听。他清醒时偶尔会说:“以前总觉得没把你教好,是我没本事。”我握着他枯瘦的手,想说“你做得很好”,可话到嘴边,却化作无声的哽咽。原来,偿还从来不是等价的交换。他们用一生的付出,我们却连一句完整的感谢都难以说尽。

雨渐渐停了,风卷着纸钱的灰烬在空中飘舞。墓碑上的照片里,母亲笑得眼角有细纹,父亲依旧严肃。我站起身,轻轻拍了拍碑石,动作轻柔,就像小时候他们拍我的后背。或许,父母与子女的缘分,本就是一场爱的轮回。他们上辈子欠了我们的,这辈子便倾尽所有来还;等他们走了,我们便用余生的思念与回忆,一点一点,偿还那份深沉的恩情。这场债,没有期限,没有条文,却让我们在亏欠与偿还中,读懂了最纯粹的爱。风吹过树梢,沙沙作响,仿佛他们还在耳边低语:“别惦记,好好过日子。”我知道,这是他们留给我最后的温柔——不让我背负太重的愧疚,只愿我带着他们的爱,坚定而温暖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