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希 CLOT 遭 Nike 起诉索赔 12.6 万美元 adidas 联名鞋活动细节曝光
发布时间:2025-08-14 13:26 浏览量:1
曾为球鞋与潮流圈经典范例的耐克与陈冠希合作佳话,如今以诉讼开启新章。
多方消息显示,美国俄勒冈州法院已受理 Nike 对 CLOT 创办人陈冠希的违约诉讼,索赔达 12.6 万美元。
案件编号与诉因已公布,然具体细节仍秘而不宣,引得外界猜测与讨论持续升温。
陈冠希与 Nike 的深厚渊源,可回溯至 2006 年。彼时,他引领 CLOT 将东方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球鞋设计之中,相继推出诸如 Silk Air Force 1 等多款独具辨识度的联名款式。这些佳作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潮流市场都激起了层层涟漪。
经年累月的合作,不仅为 Nike 增添了在亚洲市场的深远影响力,更助力 CLOT 跻身少数能于国际潮流舞台崭露头角的华人品牌之列。
然而,自 2023 年伊始,陈冠希的事业重心陡然转向了 adidas。他不仅携手该品牌推出了 Silk Gazelle、Anthony Edwards AE - 1 等全新产品,还在社交平台上频繁为“三道杠”摇旗呐喊。
这种跨越品牌的合作转向,本身便极易引发商业合同层面的敏感议题。此次诉讼,极有可能与双方在合作终止之后的条款履行、知识产权使用等环节存在关联。
近年来,于新任 CEO 引领下的耐克,在品牌维权方面的态度愈发强硬。除陈冠希外,其还针对球鞋定制团队 the Shoe Surgeon 提起了高达 6000 万美元的诉讼,最终以和解收场。
回溯过往,Supreme、Bape 等品牌亦曾与 Nike 产生过类似纠纷,大多通过庭外谈判化解。由此可见,此类商业诉讼更多时候是一种商业博弈的策略,并非旨在将对手逼至破产或使其完全退出市场。
从行业视角审视,这起案件引人瞩目的不仅是高额索赔金额,更在于其映射出的潮流品牌与运动巨头之间的合作及竞争态势。
在全球运动与潮流产业竞争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跨品牌合作虽可能带来可观的市场红利,但也可能因利益分配不均、品牌定位冲突等问题引发矛盾。
尤其是当合作伙伴身兼品牌主理人、设计师乃至意见领袖等多重身份时,合作协议中权责的清晰界定便显得尤为关键。
就陈冠希而言,他的影响力远不止于个人作为潮流偶像的身份,更体现在 CLOT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这一双重身份,使得他在商业合作中的每一个举措都能产生强大的品牌效应,故而其行为可能会受到合作方的严格解读与约束。
对于向来不放过任何盈利契机的 Nike 而言,他们必然要确保品牌资产与形象在合作终止后不会遭到不当利用。这也是国际大牌在合同条款中普遍会着重设置的核心要点之一。
因此,依我个人之见,这起案件最终走向和解的可能性仍然颇高。双方历经多年合作,对彼此在市场价值层面的贡献均有清晰且深刻的认知。
真正的难点或许在于,双方能否探寻到一个平衡点,既能维护 Nike 的品牌权益,又不至于过度压缩陈冠希及 CLOT 的市场运作空间。
毕竟,在商业领域中,法律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品牌影响力与长远利益才是左右商业格局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