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太监孙耀庭自述:晚上伺候嫔妃时,鞋里都要放一个苍耳!为啥

发布时间:2025-08-14 16:07  浏览量:1

文|老闫侃史

编辑|多多

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在过去皇权主宰的时代,为主子守夜可不是一件好差事,虽然咱没经历过,但看电视剧就知道,往往守夜的宫女或太监最容易送命。

不是被刺客杀了,就是一不留神打瞌睡被罚。能出入皇宫的刺客手脚功夫都不差,谁也没办法,只能看命,但是在打瞌睡这些小事儿上,能避免则避免。

大家集思广益想出了在鞋里藏带刺的苍耳。脚底的刺疼,时刻提醒着守夜人不出差错。这个办法也随之流传了下来。

末代太监孙耀庭说,那时候,宫里太监要值夜,一站就是整晚,不能坐,不能靠,更不能打盹,一旦被发现,就要挨打。

这招还是老太监教他的,第一次放苍耳,刚穿上鞋他就疼得直冒冷汗,但他却靠着这个办法,撑过了一次又一次守夜的日子。

孙耀庭命苦,1902年出生,家里穷得叮当响,一家六口人都挤在一间土屋里生活,但好在生活还算过得去。

直到父亲孙怀宝因为跟地主顶撞了几句,就被诬陷进监狱,从此家里的生活突然迎来了大转变,全家人靠讨饭过活。

那年,孙耀庭才14岁,正是上学的年纪,却因为家里实在撑不下去了,被父亲狠下心,用一把生锈的剃刀,亲手把他净了身。

孙耀庭当场痛晕过去,昏了三天三夜。等他醒来,第一句话是:“我是不是能进宫了?”他还以为进宫能改变命运,可那时清朝已经灭亡4年。

不过,溥仪仍住在紫禁城维持小朝廷,宫中沿用旧制。孙耀庭先托关系进入载涛贝勒府当差,苦熬一年后才于1917年调入紫禁城。

初入宫时他连名字都没有,花60银元贿赂老太监才得名“王成祥”,干些打杂的活。

15岁的他,在等级森严的宫里连人都算不上,一点错都不能犯。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碎了饭碗,结果被打得半个月下不了床。

熬到20岁左右,孙耀庭被调去伺候皇后婉容。听起来像是升了职,其实活更苦了。他负责贴身服侍,包括沐浴、传话、值夜。尤其是值夜,最要命。

他要整夜站在廊下,不能动、不能睡,就怕错过传召。一次他困得眼皮打架,被总管太监拖出去杖责四十,两腿肿得迈不下台阶。

那天晚上,老太监悄悄告诉他:“鞋里塞颗苍耳,管用。误更的规矩是四十大板,能要你半条命!”

苍耳是一种带刺野果,一踩就扎进肉里。他试了一次,脚底一阵钻心的痛,但人却是清醒的。

那一晚,孙耀庭被传召为皇后洗澡。说到这儿,就不得不吐槽,规矩真是多如牛毛。水温需三种:洗脸、漱口、沐浴各不同,误差半度就挨骂。

12名宫女递香巾,4名太监轮流浇水,全程跪着操作,手指绝不可触碰婉容肌肤,否则按“犯上”论死罪。

动作得快,还得凭手感控制水流。有次他水温调慢了些,惹得婉容不悦,宫女一鞭子抽得他皮开肉绽。

更险的是言语之祸。他和人议论溥仪与婉容关系疏离,被溥仪持枪顶头逼问:“你是不是活腻了?”孙耀庭连磕十几个响头,额头肿得发黑才逃过一死。从此他再不敢多说半句。

原以为生活就这样了,在宫里好歹吃得饱,穿得暖。谁也没想到在1924年,冯玉祥政变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后,孙耀庭突然迎来了噩耗,他随婉容暂居载沣府邸,后被遣散回乡。

原以为回家也能安生过日子,却发现家人嫌他“不男不女”,乡邻避之不及。又因为他净身后没办法负重劳作,让他彻底在村子里生活不下去了。

无奈,他回京和几十名太监挤在兴隆寺,靠捡煤渣、租破屋维生。寒冬睡草席裹报纸御寒,蚊虫叮得满身脓疮。

1932年他投奔伪满宫廷,却遭溥仪烟头烫手虐待,病重后被扔回北京。他说,那几年连“人”都不敢自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孙耀庭迎来转折。政府每月发16元生活费,后安排他任寺庙管理员,月薪35元。他说:“第一次领工资时我哭了,这辈子终于不看人脸色吃饭!”

1993年,91岁的他重返故宫,摸着宫墙老泪纵横:“我是皇宫活着的最后一个太监。”

后来,他口述的《中国最后一位太监》成为珍贵史料。临终前,他写下“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八字,道尽一生沧桑。

1996年冬,孙耀庭逝于北京广化寺,终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