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人眼中的楼兰,就如黏鞋底口香糖国家一样
发布时间:2025-08-16 19:32 浏览量:1
在中古世纪的西域地区,充斥着无数的国家。
史有记载的就有西域36雄国之多。
称雄国是褒奖,稍许夸大,因为这些国家实事求是说,都属城邦国家,一个城市加上周边区域就成了一个国家。真正实力,只能说呵呵呵,和中原帝国,草原游牧帝国比,无疑是弱势一方。
这36个国家,在中国史书中皆有记载!
但能让国人心心念的无疑只有一个,那就是业已消失的神秘古国:楼兰
至于根源,无数诗句的演绎是其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这样的诗句,在中国为数不少,还有一个原因则是那闻名遐迩的楼兰美女(古尸)了。
出土于1980年的女性干尸,历经3800年风沙侵袭,得见天日那一刻轰动一时,也让楼兰这个标签化的名称,在不复存在后,又一次成了所有人谈资和热点,进而确认了古楼兰人属:欧罗巴人种。
两大因由加持后,无数人难免要问,这楼兰有何神秘,为何在无数诗词中,成敌人代名词?
这就需要追溯历史了,看看当时格局了。
楼兰最早的文献记载,源自《史记·大宛列传》原名鄯善国。
后续在《汉书·西域传》中记录了楼兰相对汉朝的位置:
“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
按照这个位置描述,结合现代经纬线之后,楼兰古国的位置大概在今:东经89°55′22″,北纬40°29′55″区域,也就是神秘的新疆罗布泊西北岸。
一个户不过千五百七十,口不过一万四千一百的弹丸小国,在今日看不过一乡镇街道办的水平。
它为何能成诗词中华夏文明的宿敌咧?
说这就要回顾汉朝、匈奴、西域历史,还有当时大国竞和关系,国际走势。
汉朝时期的东北亚大陆,无疑是两个大国决斗的舞台,其他小国的选择只能是选边站队。
匈奴强盛一时武力横绝天,就如今日漂亮国一样,汉初只能推行和亲怀柔,互市贸易,求和平。
汉朝则是另一个大国,初期因承接秦末烂摊子,百废待兴,面对强悍的匈奴只能低调隐忍。
强大的匈奴,眼见的汉朝隐忍,很是风光了一段时间。
这时光内,匈奴单于都敢写调情信调戏刘邦遗孀吕后,算得上有恃无恐啊。
后续的汉朝三任君王,从汉惠帝到汉文帝汉景帝,也因为国内分封诸侯王问题,经济恢复问题,而不断推行怀柔和亲政策,一而再再而三忍受气焰嚣张的匈奴人耀武扬威。
但,这样的情况不会一直持续,因为战斗民族除了会隐忍也会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