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号称毒士鼻祖,贾诩只配给他提鞋,功高盖世,后世风评不佳
发布时间:2025-08-26 19:07 浏览量:1
命这么怪,谁敢娶?你要是张家的孙女,年轻轻轻就把五个丈夫送走了,还没生娃,可见这个“硬命”名声是怎么来的。偏偏家里又是当地第一有钱,这便是难题——钱能解决大多事,这种事却棘手得很。老爷子张富愁得掉了几根头发:人说命硬克夫,到底是迷信还是巧合?但说实话,魏地那会儿乱是乱,老张头的烦恼还真接地气,没谁像他这样为了家里“扫把星”孙女的婚事头疼得睡不着。
张富这人的钱是真有数,往桌上一拍就是大金块,连带一大家子子孙小辈,都快把宅子挤满了。天下大乱,他还觉得就跟听书一样,“秦乱天下”的消息热闹,真正影响不了他家的买卖。日子按步过,该收粮收粮,该置地置地,唯独孙女的“克夫”让整个张家觉着跟吃了黄连一样苦。
其实老头子也琢磨过,是不是自己家风养错了,还是孙女太强势,弄得男人熬不过,倒下了五个。媒婆都不敢登门,征婚广告也挂了个把月,连好奇的都不敢上门聊一聊。老张头火得直拍桌子干脆放话:“谁敢娶,房子、车子、银子统统给了,彩礼一分不要!”但就这条件放出去,也只零星来俩不怕死的穷小子,老头一看不是诚心的,干脆又轰了回去。钱诱不了命,大家心里其实都信那个邪劲。
正是这么个乱世怪事,才出了陈平。说是有人托了个关系,推荐“魏地陈平”给老张头。陈平模样生得俊,又是本地有点名气的小人物。说起来陈平也不算个一表人才的富家子,生在穷人家,还懒,日子过得慵慵懒懒,跟哥哥住一块——哥哥种地养家,嫂子拼死干活,却最烦就是陈平这“甩手掌柜”。天天在家晃悠,连饭都快吃不上,主要靠哥哥一人撑着,嫂子火气大,时常在家门口骂他是白吃饭的二流子。
家里闹得鸡飞狗跳,嫂子终于忍无可忍,逼着哥哥把她休了——能顶得住一家子的冷眼,一般人也做不到。左邻右舍都说陈平这懒蛋日后绝没出息,还拖累亲兄妹生生拆了个家。就这份名声,老张头的家里也有人跳出来反对,那阵子张家后院差点掀翻锅盖:“孙女就算当老姑娘,也不能往火坑里推啊!”
但老爷子张富脾气倔,拍了板后说:“别废话,这事我做主!看人要看长远。”也许只有像他这种老油条,见过世面,才能在乱世里冒点险。不是瞎眼,是赌人品、赌命数。也许他瞧上陈平,更多想看看,这“命里克夫”的孙女,碰上个“死都不怕的懒蛋”,能不能碰出个新天地。
头一次见陈平,老张头心里还是打鼓——相貌是真不错,谈吐不俗,说话滴水不漏。越聊越觉得,小伙子像是隐着点不凡气质,城里人讲:一眼见到骨子里有股野劲和主意。最终,一个大家族的命运、一个传说里扫把星的婚事,就这么落地了。
婚后竟然没什么大波澜,反倒平稳得出奇。两口子相处得挺顺,张家人对陈平的印象也慢慢好起来。只不过外头人都觉纳闷,“命硬孙女+二流懒蛋”,这搭配竟然没闹出事,怪得很。张头那年也算是把心放下了半截。
历史就是这么折腾人,陈平身处乱世,陕西河南一带硝烟四起。魏地一会儿归了六国复立,一会儿关中大乱,没了安生。陈平有点野心,早想走出魏地找个大老板混口饭吃。他先是奔魏王咎那公司上班,干了没多久,发觉魏王虽然架子大,其实没多少能耐。这行当跳槽多,年轻人都懂,干不下去就换地儿。
下一站,陈平直奔战神项羽的阵营。项羽是那会儿的“顶流”,但多待一阵陈平摇头,发现这人再能打,也不是能管天下的干才,公司文化太刚,难有前途。说白了,大浪淘沙还得选老板。
终于,陈平去了刘邦。俩人初次见面就有了惺惺相惜的意思,刘邦看中陈平的主意和谈锋,陈平愿意施展拳脚。可是人红是非多,身边的灌婴之流立刻背后打小报告,说陈平过去做了不少“出格事”,一是跟家里嫂子关系暧昧(老家村里谁没点闲话),二是收黑钱安插好处,三是职场变动太勤,不够忠心。刘邦一听,心里有点疑惑。关键贪污这事不能糊弄,人得管自己队伍。陈平嘴上没推脱,说:“穷是穷,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家里人饿死吧!”刘邦听了没声,翻翻手让他回去。
其实历史总有闲话,很多人事都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我觉得刘邦那时候也明白,陈平有野心,能干事,就是心眼多。同样,这样的人在乱世里可贵,也危险。
到了荥阳那一仗,刘邦被项羽团团围住,城里粮草见底,外头兵马又没着落。陈平提的主意狠绝——“假降”,让汉王写封诈降信,纪信扮刘邦出降当诱饵;再弄2000美女从东门出城,把楚军分散去抢女人。用人性的“贪心和骚动”解围,这个计策足够阴。美女成群,楚军哄抢,城头形势一度乱得像集市抢米,真真假假的消息满天飞。纪信顶着刘邦旗号出降,项羽当场糊涂了,城防松懈,刘邦趁夜带着亲信一股脑往西门跑,硬生生杀出去。
当年荥阳那场计,史书只略写一句,我看到这里总觉那两千美女在夜色下出城的画面太生动——人命、名声、一夜成败,都在几十步的巷口、军营、城门之间。陈平的毒辣,是缘于他在贫穷中琢磨出来的生存之道。人穷志不穷,但人狠也不乏情分。
后来,刘邦临终前,宫里风声动了,说是樊哙(刘邦的铁哥们、亲戚)要造反,刘邦气急,派陈平和周勃带兵去收樊哙的兵权和人头。偏偏陈平和樊哙又是“亲戚亲门”,杀了他就是给自己老婆(吕后的妹妹)砸家。路上陈平琢磨半天,跟周勃说:“咱不能轻易下手,带人回来见刘邦再让他亲自办。万一主子变卦,咱也有退路。”
历史转弯有时候就在一两天,一路赶往长安,半道收到刘邦去世的消息,局势一下散了。朝堂上乱成麻,樊哙命保住了,陈平眼见吕后掌权,干脆顺势往后宫靠。吕后看着这个人稳重能干,提拔他做了宫里的大管家(郎中令),后头相国曹参去世,陈平扶正为丞相,人走到了顶。
但陈平心里亮堂着:这吕氏一族只是“过路财神”。他慢慢跟吕家拉开距离,私下和周勃结交,一次送了周勃五百金,无非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等到吕后驾崩、天下风云突变,陈平没有犹豫,挤在第一线诛吕,迎立新帝刘恒(文帝)。新朝更替,人情冷暖,一朝浮沉多少人身死家灭,陈平却安然奏过余生。
其实说到这里,陈平就像我们嘴里那些城府深、算盘响的人。能在乱世里不择手段、出奇制胜,胜就胜在老谋深算,也少了点豪气和侠肝义胆。他自己后来聊人生,说自己“阴谋多,是道家所不许”,穷其一生就是琢磨“算计”,知道终有报应,自己身后名声不会有多好。但话说回来,乱世里真要讲清高,九成九活不下来。
有时候读到陈平的故事,我想,那些算计深的人究竟是不道德吗?还是说他们只是知道面对世界,只靠“善良”“忠诚”远远不够?世道坏了,家与国其实都只能硬着头皮应对,成与败,仁与诈,哪有一分道理看得明白?
历史给我们留了一个活生生的局:命运要讲狠,讲残酷,讲妥协。陈平只是其中一枚棋,胜败好坏,未必有答案。你看明白了,也许就不会再对那些“克夫扫把星”的故事嗤之以鼻。真人生,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