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自述:晚上伺候娘娘时,鞋底必须藏苍耳

发布时间:2025-08-28 10:05  浏览量:1

说起孙耀庭这个名字,大家会觉得很陌生,可他身上却存在着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烙印——他是我国的最后一位太监。

这个“活化石”向我们诉说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宫廷秘史,其中有一件事让人觉得十分新奇。

孙耀庭回想道,在夜里伺候主子们的时候,宫人们都会往鞋里放个物件——苍耳。

到底因为什么,会让这些处在权势重心的“影子”倚傍于这么不起眼的小东西呢?

孙耀庭的太监之路从七岁就埋下了伏笔,他小时候父亲叹着气说:"咱家要是出个太监,就不用再受地主的气了。"

没过多久,父亲就在自家土炕上用一把生锈的镰刀给他净了身。昏迷三天三夜醒来后,却传来了宣统皇帝退位的消息,所以这一刀白挨了。

直到 1916 年溥仪偷偷在宫中重召太监,他才终于进了紫禁城,可迎接他的不是荣华富贵,是老太监赵德喜的警告:"夜里当差敢打盹,就送你去辛者库挖一辈子茅厕。"

老太监教他的第一课就是处理苍耳,要挑那些颗粒饱满的,用指甲把最尖的刺掐掉一点,这样既能提神又不会扎出血。

就这样伺候端康太妃时,苍耳成了孙耀庭的救命符。每天掌灯后,他要跪在太妃寝宫外的金砖地上,时刻准备着添茶、捶背、递手帕。

深秋的寒气透过薄薄的绸缎裤子渗进来,膝盖冻得发麻,上下眼皮不停打架。

有次太妃午休,孙耀庭实在撑不住打了个盹,额头差点磕到地面,多亏鞋里的苍耳突然刺了一下,让他猛地惊醒。

抬头正好看见总管太监从月亮门走过,吓得他后背全是冷汗。后来他才知道,前几天有个小太监就是因为在太妃榻前打盹,被杖责后赶出了宫。

转到婉容皇后身边当差时,孙耀庭对苍耳的用法已经摸得门清。皇后住的咸福宫西配殿夜里总亮着灯,这位比他还小几岁的主子常常对着镜子发呆到天亮。

孙耀庭和赵兴振等四个太监轮流值夜,要保持标准的半跪姿势,膝盖压在冰凉的地砖上,稍有倾斜就可能被巡夜的总管发现。

伺候皇后得用两颗苍耳就行,她性情温和,夜里吩咐的差事不多但规矩更严,皇后洗手要跪着端脸盆,抽烟要跪着递烟杆,就连吹烟灰都得用铜盆接着不能漏出半点火星。

有次婉容失眠,让孙耀庭陪她在廊下散步。秋夜里的风刮得人骨头疼,他穿着单薄的太监服,脚下的苍耳硌得生疼,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皇后突然停下脚步问:"你脚底下藏了什么?走路怎么一瘸一拐的?" 孙耀庭吓得魂飞魄散,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连说自己该死。

没想到婉容只是轻笑一声:"是不是老太监教的法子?起来吧,别磕了。" 后来他才知道,这深宫里的主子们早就看透了这些小把戏,只是不说破罢了。

最惊险的一次是溥仪突然驾临,那天深夜,孙耀庭正靠着廊柱打盹,鞋里的苍耳突然刺得他脚心剧痛,睁眼就看见溥仪带着几个太监气势汹汹地闯进来。

他赶紧跪迎,膝盖重重磕在地上,苍耳的尖刺深深扎进肉里。溥仪没发现异常,径直走进内殿,后来才知道是冲着婉容来的。

孙耀庭跪在外面,冷汗把里衣都湿透了,脚心的刺痛反而让他脑子格外清醒,要是刚才被撞见打盹,恐怕耳朵都要被拧掉。

他之前就见过溥仪把犯错的太监按在地上抽打,惨叫声在宫里回荡半天。

1924 年深秋,冯玉祥的军队开进了紫禁城。孙耀庭跟着婉容皇后逃亡时,脚上还穿着那双藏着苍耳的布鞋。

混乱中他跑丢了一只鞋,光着的脚踩在碎石路上,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那些曾经让他疼得龇牙咧嘴的尖刺,此刻竟成了最踏实的依靠。

后来在摄政王载沣家里伺候婉容时,他还习惯性地往鞋里塞苍耳,直到皇后轻声说:"现在不用再遭那份罪了。" 他才恍然惊觉,紫禁城的夜晚真的结束了。

出宫后的日子更不好过,回到静海老家,庄稼活已经干不了,村里的孩子跟在他身后喊 "太监",妇女们见了他都躲着走。

没过几个月,他就揣着仅有的积蓄回了北京,住进兴隆寺的太监养老义会。

寺里都是像他这样的老太监,大家没事就坐在屋檐下晒太阳,说起宫里的往事,总会提到鞋里的苍耳。

新中国成立后,孙耀庭在广化寺安了家。国家给他们这些老太监发生活补助,后来还安排他管理寺庙,每月能挣三十五块钱。

有次记者来访,他从贴身的布袋里掏出几颗干枯的苍耳,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摩挲着那些早已失去尖刺的果实。

"这东西救过我的命啊," 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光,"那时候在宫里,每夜脱鞋看见脚底的血痕,就知道自己又多活了一天。"

他这辈子没读过多少书,却在八十多岁时写下 "不懂旧社会的苦,就不懂新社会的甜",笔尖划过纸面的力度,像极了当年往鞋里塞苍耳时的决绝。

1996 年冬天,九十四岁的孙耀庭在寺庙里安详离世。临终前他让人把那几颗珍藏的苍耳放在枕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深秋的紫禁城夜晚。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青砖地上,少年太监正小心翼翼地往鞋里塞着苍耳,脚底板的刺痛提醒着他:活着,哪怕是带着疼痛地活着,也好过成为权力机器下的尘埃。

那些藏在鞋底的苍耳,终究和封建王朝一起化作了历史,只留下最后一位太监的回忆,在岁月里轻轻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