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40亿,濒临破产的大店,拿下带货榜TOP1
发布时间:2025-08-28 16:59 浏览量:1
最近BLACKPINK开演唱会,成员Jennie脚上那双过膝靴火得有点意外 ——
不是什么奢侈大牌,而是达芙妮的子品牌DAPHNE.LAB。
网友刷到图,第一反应大多是 “达芙妮居然还在?”“这牌子现在这么洋气了?”,甚至还冲上了热搜。
谁能想到,当年妈妈辈鞋柜里的 “标配” 达芙妮,六年前差点彻底消失在大众视野里,成为时代的眼泪,如今却冲上了抖音类目销冠的宝座。
01
亏损40亿、关店7000家
达芙妮经历了什么?
这些年,达芙妮到底经历了什么?
2012年是达芙妮的巅峰时刻:年营收突破100亿港元,全国有6881家门店,女鞋市场占有率直接冲到20%,相当于国内每卖5双女鞋,就有1双是达芙妮。
彼时,电视里 “漂亮100分,美丽不打折” 的广告,让人印象深刻。
“DAPHNE 达芙妮”的名字,来自月桂女神达芙妮,女团SHE为其代言期间,还发布了同名歌曲广告歌《月桂女神》,让达芙妮成为了年轻女性心中的理想之选。
然而,巅峰之后,达芙妮的业绩出现明显下滑,2015-2020年累计亏损超40亿港元,门店数量从近7000家缩减至200多家。很多人猜测,曾经的“鞋王”或许真不行了。
这段时间,达芙妮经历了三重打击:
1、直营模式反噬,让达芙妮背上了沉重的库存包袱;
2、电商战略失误,错失了线上发展的黄金期;
3、产品迷失方向,常年打折促销让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重重打击之下,达芙妮仿佛一夜之间从神坛跌落,成为了“过气”的代名词。
真正让它 “复活” 的,是一场 “壮士断腕” 的改革——轻资产转型。
第一步就是“砍门店”,而且砍得极其果断,从2012年的6881家,一路砍到2024年的111家,几乎关掉了所有亏损门店。同时彻底放弃重资产生产,把鞋子制造全外包给合作工厂,只做品牌授权和设计把控,也就是业内说的 “卖吊牌” 模式。
达芙妮还建立了一套“强管控-深赋能”体系:供应链、价格、品牌形象全由自己把控,避免授权商乱定价、乱改设计稀释品牌。
这套操作下来,效果立竿见影——2024年它的许可权费收入就有1.27亿元,占总营收的 39.4%,相当于靠品牌授权就撑起了近四成生意。
让达芙妮成功翻盘的,还有直播电商这张王牌。
2021年,其抖音达人推广就占据总销售额的半壁江山,随后又搭建起自己的直播矩阵。
现在打开抖音搜 “达芙妮”,能看到官方旗舰店、女鞋旗舰店,还有上百个加盟商运营的自营号,218个账号组成的流量网,让品牌自播占比涨到了55%,彻底摆脱了对达人的依赖。
从产品策略上看,达芙妮把价格定在100-300元区间,主打 “高性价比平替”,专门抢下沉市场;同时,上新速度快得惊人,背后的供应链也跟着升级,从设计到交付只要1-2个月,远高行业平均水平。
在大众市场站稳脚跟后,达芙妮的目光投向了“高端品牌”。
2023年,达芙妮推出子品牌DAPHNE.LAB,主打赛博朋克风,先和设计师联名登陆巴黎时装周,再到成都开快闪店,现在更是成了明星同款的潮牌,上架就被抢空,深受年轻人喜爱。
数据显示,2024年达芙妮年营收达3.22亿元,净利润更是飙升71%至1.07亿元;自2023年2月起,达芙妮已连续两年稳坐抖音女鞋销售额月榜TOP1。
今年,达芙妮官宣宋茜当全球代言人,同款德训鞋、芭蕾鞋直接卖爆。曾经濒临退场的‘鞋王’,终于靠自己实现了业务复苏与盈利。
02
鞋王“复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商业世界,“活过来”容易,“活得好”难。
现在提起达芙妮,我们可以说她“逆袭成功”,但这销冠的位置坐得并不轻松,各种隐患依然存在。
最直观的就是品控问题,这几乎是轻资产模式的“通病”。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近一年半达芙妮的投诉量猛增165%。对消费者来说,不管你是自己生产还是“卖吊牌”,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品质问题不解决,之前靠直播间攒的口碑也会随之崩塌。
其次,品牌价值正在被稀释。在社交平台搜达芙妮,大家讨论的重点更多是“便宜”,而不是“品牌调性”。
主品牌的平价定位与子品牌的高端化目标形成反差,就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出现分化。
从营收规模上看,达芙妮去年3.22亿元的营收,和巅峰期100亿港元比,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
如今的女鞋市场,早就分成了两派:高端市场拼体验、拼文化,平价市场拼供应链、拼流量。达芙妮要是找不到两者的平衡点,未来也可能再次陷入困境。
眼下,达芙妮已经实现业务复苏,要实现长期 “稳健发展”,还要看它能不能解决品控、品牌、增长这三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