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白养!十六个外甥集资给舅舅买车,亲情在这一刻具现

发布时间:2025-08-30 17:41  浏览量:1

在重庆,有个姓龚的舅舅,家里四个姐妹的孩子加起来足足有十八个,从还在上幼儿园的小不点,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每年寒暑假,这些孩子就像候鸟一样,纷纷涌向龚舅舅家,今年暑假更是人多得热闹非凡。每天光是做饭就是一场“战役”,光是大米一天就要煮十六七斤,猪肉得消耗十斤,就连包顿饺子都得包上两百多个,晚上吃鱼,一买就是二十斤起。整整两个月下来,光是吃喝就花掉了六万多块钱,这还不算水电和日常开销。最让舅妈头疼的不是做饭,而是孩子们写作业。从小朋友到高中生,作业辅导任务繁重,每晚孩子们都写到深夜,有时甚至熬到天亮。舅妈急了就嚷:“再不写完,明天别想吃饭!”可孩子们听了反而笑嘻嘻的,觉得舅妈越凶,越说明这个家热闹、有爱。他们说,这样的暑假,真不想结束。

龚舅舅为了接送这些孩子,也是操碎了心。最早他买了一辆二手车,后来孩子越来越多,车不够用,他又陆续租过四辆,几年下来,车子跑得都快散架了。没想到,孩子们在开学前悄悄凑钱,竟然给他买了一辆新车。他们说,舅舅这些年为他们忙前忙后,换辆车是应该的。其实龚舅舅心里也清楚,一年到头挣的钱,几乎全贴补在孩子们身上了。姐姐们有时也会悄悄塞点钱,连买双厚棉鞋都是亲戚们一起出的力。重庆最近出台了新政策,常带亲戚孩子的家庭可以领补贴,但龚舅舅并不在意,他说:“只要孩子们还能聚在一起,比啥都强。”

有个外甥说,等他以后成家了,也要像舅舅这样带弟妹们,不然亲戚之间有了矛盾,谁来调解?这事传开后,网上很多人讨论。有人羡慕现在的孩子还能有这么亲的亲戚往来,也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哪还有这心思。还有人好奇,各地叫“舅妈”的习惯是不是一样,都说龚家的舅妈真是不容易。去年暑假,龚舅舅特意把客厅的旧沙发换成了更大的,就为了让孩子们挤得下。可晚上他常常睡不着,听着孩子们打闹、说笑的声音,反而觉得安心。有时半夜起来煮粥,看着一屋子熟睡的小脸,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孩子们临走时总说“下次再来”,龚舅舅笑着答应,可他知道,孩子们终将长大,各自成家。他心里默默想:这些年花掉的不只是钱,更是孩子们最珍贵的童年。这话他没说出口,只是每天早上依旧早早起床,给孩子们煮上一锅热腾腾的粥。新车的后备箱里,贴着孩子们一起写的纸条:“舅舅开车慢点,我们放假再来坐。”车身上有几道小划痕,他也没去擦,留着当纪念。亲戚群里总有人要分担费用,他每次都回:“你们好好带娃就够了。”这事已经持续了五年,孩子们还在长大,笑声也一年比一年响亮。每年过年聚会,舅妈都会多备几副碗筷,说孩子们回来最好,就是作业太费神。龚舅舅笑着点头,转身又往厨房搬了一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