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刻痕之四:“二五计划”时期我的亲历记 | 王斯开
发布时间:2025-09-01 00:10 浏览量:5
1959年至1962年,新中国经历了最为艰苦、极为困难、天灾人祸的返贫时期,也就是第二个五年计划执行阶段。
破屋偏遭连阴雨,1959年开始突遭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全国80%地区接连干旱或是严重洪灾。
我亲历了家乡苏北的旱情,那时沟见底、河断流、稻田龟裂手指宽;路断裂、田成灰、禾苗低矮焦黄稍。我们村上人把艰苦埋在心底里,用智慧咬牙求生。产量低、收成少、千方百计度煎熬,主粮少、瓜菜代、心宽志坚盼望未来。
国家看到了现实状况,决定暂停五年计划工作,把1963年至1965年确定为调整、整顿、恢复的过渡时期。到1966年再正式开始第三个五年计划。
在那最困难时期,我家和全国老百姓一样,吃尽了千辛万苦,尝尽了酸甜苦辣,学会了难中求生,也理解了治国不容易。
1960年我上高小,62年考入新岗民办初级中学,65年初中毕业,正好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和三年国民经济调整期,这六年特别是前三年确实是老百姓生活最艰难时期,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出现了严重的返贫情况。
我们大队六小队有一位文化人叫丁成宇,他在春节时贴了这样对联:“逆粮食月斗旬升,施加计巧度穷春”。文革中被游乡批斗数次。
开门三件事,早上一起床,大人们首先就愁着今天吃什么。一年到头一天三顿都是喝稀饭,农闲季节一天只吃两顿,冬春至夏收青黄不接时段,不但没有粮食,连烧锅草都特别紧张,那真是吃上顿没下顿。为了哄饱肚皮,只得去地里挖野菜,像七七芽、渠渠菜、竹鞭草、灰灰菜等;去河里捞食物,如芦苇根、水花生、团叶菜等;最终打树上的主意,剥树皮、摘野果、捋树叶。所有这些我都吃过,别说是否好吃,能糊上嘴巴就谢天谢地了。人口少的家庭还好一些,人口多的家庭那是难以想象的困难,饿死人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国家时常调来一些救灾食品,如:玉米、杂粮、胡萝卜、洋山芋(土豆)等,但毕竟数量少,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家大人都舍不得吃,父母及年过六旬的奶奶都是喝着稀饭汤、啃着米糠野菜饼,把杂粮大米留着我和弟弟吃,做稀饭时,母亲用预先缝制好的小布袋装上大米放在稀饭锅里,煮熟后倒出来给弟弟吃。给我盛饭时,总是将勺子沉到底捞些稠的给我。有一年从队里分来几个青玉米棒,刚满五岁的弟弟饿的瘦骨嶙峋,眼睛只盯着玉米,手不停去抠,我即前去灶台烧火,在大锅里给他煮了两根,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啃着,我的肚子咕咕叫,眼泪巴巴地落了下来……
当年绝大部分人穿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补丁叠补丁、大洞连小洞,既不分季节也无内外衣之说,热天穿单件,春秋加一件,冬天穿棉衣既无内衬也无外罩,就是空壳棉袄棉裤,冷风一吹灌遍全身,凉到心窝。还有不少人家连棉袄棉裤也没有,也只是穿着一条破烂的单裤,脚上拖着一双“前露生姜后显鸭蛋”的布鞋,或有底无跟的草鞋,遇到雨雪天比赤脚还难受。
1962年,高小时有位同学叫丁以来,他把老师布置的“越来……纷纷……”造句作业写成:“现在农村越来越穷,老百姓都纷纷逃往上海。”弄得老师哭笑不得,老师批评他你就不能说点别的吗?
1965年,初中毕业之前,我报名空军飞行员,县里体检过关,去盐城地区体检时,父母帮我从别人家借来一条西装裤和旧布鞋,上身还是奶奶用本槐树枣汁染过的旧汗衫。
由于临走之前还在稻田里栽秧,上岸穿上鞋,抱着裤子就去了轮船码头,到盐城穿上裤子后,总是往下掉,只好两手插进口袋提着走路,鞋子也不合脚,走起路来太困难。待体检淘汰下来,我立马脱掉裤子和鞋子,赤着脚,穿着短裤和破旧的汗衫回家。从小没穿过西装裤和布鞋,不懂得西装裤也得勒裤带,所以才发生那件一生难忘的窘事情。
初中学校离家七里多路,中间隔着一条渔盛河,来回经过时都得花钱摆渡。住校开支大,只好早上去校,晚上回家,中午自带一顿饭。早上做饭时,母亲从锅内捞出一些半熟的米粒连汤装进热水瓶内,让我带到学校,中午就熟了,倒出来吃,有时候用竹片掏才能倒出来,这是因为母亲总想多装些米在瓶里。菜是不可奢望的,有点米汤就很满足了。
每天要走十几里路,脚被草鞋磨得起泡肿胀,特别是冬季,赤脚穿毛窝子,脚后跟都被草梗摩擦破皮流血,那也得忍受疼痛上学,破了就随便用破布包一下,时间一长,天气转暖,整个脚后跟感染流脓,只能用香炉灰捂,温水洗,待春暖花开慢慢才结疤,至今我两个脚后跟还留着厚实光滑的伤痕。
过了一年,父母不忍心,让我在离学校只有三里路的姑母家住宿带饭。姑母家老少三代十口人,老人小孩多,生活也十分困难,我父母每月都要筹集一些粮食和烧草送过去。
我在高小时就学会了打草鞋、做蒲鞋、编毛窝子。人老了,总会回忆过去,去年动手编了一双毛窝子给儿孙们留作纪念,当时儿子还给我录了个视频。
王庄一共有近50户人家,没有地主富农,只有一户是下中农,其他全是贫农。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土墙草面,最多人家是三间,一般都是两间,里间留住和储藏粮食,外间砌有锅灶,做饭、吃饭、劳动工具都在外间。还有三分之一农户是两檐到地、丁头门八字房,无窗无墙,睡地铺。我们家还好,由于父亲会些木匠活,利用家前屋后树,自制睡觉的床、吃饭的桌子凳子,还搭建一间小锅屋,主屋就显得宽敞。
那时候,我们读书科目少、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在学校就做完了,回家就参加生产劳动,自救自助。早上要起床去拾一圈粪,中午和母亲一起去稻田梗上割草,炎热的暑天也不能歇着。大毒太阳烤着背,一会儿就渴得受不了,稻田里的水捧起来就喝。晚上要帮父亲一起做副业,打草帘子卖给供销社。
夏收夏种时,白天忙于收、打、晒、种, 夜间全家一起上翻地,忙完集体大田再顾自留地,有时能挖一整夜,因为麦割后要抓紧翻地,早放水、早栽稻、抢时节,栽晚了稻子发棵不好。
有一年放秋忙假期间,父亲让我去为牛耕地人带水(注),连续干了两夜,被累成支气管炎,去乡医院输水治疗半个月,打那以后,父母亲就再也不舍得让我干重活。
那个时候虽然大家都很困难,绝大多数老百姓没有怨言,除了少数人对社会不满,多数老百姓相信共产党、感恩毛主席,感恩的是天下太平,既没有打仗,也没有土匪强盗;既没有欺压剥削,也没有坑蒙拐骗;既有社员互助也有国家的关心扶持。干部也同等老百姓,都是一样吃苦受罪,没贫富之差和特殊化,特别理解国家遇上了自然灾害,是暂时的困难,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本文作者在打大毛窝子
人和天顺,大家相信政府,维护政府,服从和支持政府。国家经过1963--1965三年“调整、整顿、恢复”时期,终于提前渡过了前所未所的困难阶段。1964年开始逐步恢复各行各业的国营企业、被关停基础工程及国家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大下放的工人陆续返回原单位。
同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爆震住了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西方国家的狂妄;炸醒了国内外一切反动派的利令智昏; 大长了中国人民志气,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提高了全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
从此,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和逐步提高,社会秩序一切恢复正常,重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
如今回望那段岁月,欣慰自己在年幼时挺过了那个艰难困苦的日子。我也懂得了“治国不易”的道理,因而更加珍惜今天幸福平安的晚年生活。那些刻在时光里的痕迹,是我人生中难以磨灭的过往和记忆。
注:“带水”的意思是:稻子收割后,地很粘,牛拉犁耕地时很吃力,牛一累就罢工,为了不让土粘在犁铲上,在犁辕上加装一只水箱,有个小管子往犁铲上注水,这样土就不粘了,带水人就是负责把水从河里担上来撵着犁跑,往桶里加水。
写于2025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