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贵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号|草鞋踏出的铁血征程

发布时间:2025-09-03 13:18  浏览量:14

一双草鞋、一床毯子、一顶斗笠、一杆破枪,几乎是一个贵州“草鞋兵”的全部家当。抗日战争期间,60多万贵州兵穿着草鞋踏上抗日战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贵州人民的抗战史。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空前觉醒和团结。贵州虽身处大后方,但贵州儿女却从未缺席这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黔军出省作战初期,部队装备较差,有的士兵脚上穿的还是草鞋,故而有“草鞋兵”之称。从1937年到1945年,贵州共征兵639631人。

战略防御阶段

黔籍将士以血肉之躯,阻挡、迟滞了装备、训练均优越的日军。1932年2月4日,第19路军吴淞要塞司令部参谋长滕久寿被弹片穿透胸部阵亡。1937年8月8日至27日,第13军参谋长吴绍周率支队坚守南口钓明湖等地区近20日。

1937年10月6日,黔军第85师到达忻口。10月16日,在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骐、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等相继阵亡后,第85师奉命调入中央兵团阵地,坚守忻口主阵地至11月2日夜奉命撤出时,只剩下一个营。

1937年9月下旬,以罗启疆为旅长的独立34旅,进入上海浏河口,归第58师师长俞济时指挥,参加浏河口、罗店、福山镇、无锡等战役。在无锡战役中,第701团2营连长牟恩光率5名士兵,用手榴弹炸毁敌坦克3辆,牟恩光头部中弹阵亡。10月下旬,第102师编入第一军,参加苏州河青蒲西北地区的战斗。12月2日,第103师奉命由江阴向镇江转移突围途中,第613团团长罗熠斌中弹阵亡。

1938年4月,在徐州禹王山、望母山争夺战中,黔军第140师835团副团长王俊臣阵亡。4月20日,60军182师1078团代团长陈大川阵亡。4月24日,1080团团长龙云阶阵亡。5月20日,日军占领徐州,柏辉章率第102师于5月19日到达砀山设防,日军兵力3倍于102师,坚守砀山至24日凌晨2时,304团团长陈蕴瑜阵亡,全师参加战斗时有官兵8000余人,战后只剩3000余人。

1938年9月16日,何知重率黔军第86军在长江北岸田家镇阻敌,战后86军因伤亡惨重被撤销番号。9月25日,第8军60师308旅360团团长杨家骝在江西麒麟峰阵亡。10月上旬,柏辉章率第102师参加长江南岸的万家岭战役,与友军协同作战共同歼灭日军4个联队。

赴印度训练的黔籍士兵乘坐美军运输机穿越驼峰_资料图

战略相持阶段

黔籍将士参加了8次重大会战。1939年6月4日,蒋再珍率黔军新编第8师重点防守黄河要津禹门口,该师22团团长彭镇璞在主攻浮山县城时阵亡。

1939年3月至5月,柏辉章率102师和独立第6旅反攻南昌,在奉新公路阻敌前进。日军占领南昌后,于1939年5月、1940年5月先后发动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企图消灭第五战区主力后,占领随枣、宜昌、襄樊等战略要地,而牟廷芳任师长的第121师是这两次会战中的重要军事力量。

1939年6月起,第102师驻守湖南岳阳洞庭湖以东新墙河防线,参加了4次长沙会战,被誉为“新墙河卫士”。最惨烈的战斗是第2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8日拂晓,第102师正面抗击日军3个师团2万余日军的攻击,当部队奉命撤离阵地时,1万余人的队伍仅存600余人。

1941年5月2日,第36师108旅216团团长王懋长在河南富金山阵亡。1943年,121师在师长戴之奇的指挥下参加鄂西会战。

战略反攻阶段

黔籍将士在滇缅会战和湘西会战中起到重要作用。1942年5月5日清晨,第36师106团团长熊正诗带领部队赶到滇西惠通桥东岸,与日军激战至6日中午,成功阻挡日军于怒江西岸。5月18日,200师599团团长在缅甸北部掩护全师突围中阵亡。1942年5月,新编28师3000余名官兵回撤中魂断野人山。

1944年春天,刘铁轮率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特务团和运输团各一营的兵力,攻克片马地区。1944年7月28日,黔军预备第二师攻克腾冲城南来凤山。1944年6月4日至9月15日,黔军新编28师和第8军攻克松山,伤亡7763人,军长何绍周,团长赵发笔、王光炜,营长谢梦熊(阵亡)、黄人伟,排长张其昌等6人获“青天白日勋章”;黔军第103师获军政部颁发“飞虎旗”一面。

1944年12月初,日军侵扰黔南,石板寨水族人民奋勇抗击日军。1945年5月13日,黔军第121师361团团长霍世才在湘西武冈战役中负重伤后牺牲。

敌后战场

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黔籍军人也曾作出重大牺牲。在南昌起义中,贺龙部即20军中贵州人极多,有“三千子弟兵,八百贵州人”之说;百色起义后的红七军、红八军曾先后进入贵州休整,有不少贵州人入伍;红二、六军团在贵州转战的近两年中参加红军的人数更多,如毕节人周素园组织的贵州抗日救国军的主体部分跟随红军长征到陕北;中央红军在贵州转战4个多月,仅遵义地区就有5400余人加入红军。

这些贵州人大部分牺牲在长征路上,但也有不少编入八路军和新四军中。牺牲在敌后抗日战场上的红军战士和奔赴延安的贵州热血青年有:王少武,八路军386旅9连战士,1942年在陕西七亘村阵亡;文子全,八路军雁北军分区政治部青年干事,1941年在平鲁县阵亡;巴尚珍,山西方山县八路军游击大队队长,1943年9月29日阵亡;刘仁,八路军359旅营长,1943年在华北战场负重伤后被日军活埋;杨经国,八路军冀中军区骑兵二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率部突围时阵亡;陈淑蓉,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卫生处文化教员,1943年被俘后惨遭日军杀害;佘福谦,八路军687团组织干事,1940年冬阵亡;罗会廉,新四军第四师侦察科长,1944年在蒙城县阵亡;肖炳焜,《新华日报》出版科科长,1942年5月在山西辽县十字岭突围中阵亡;胡畏,《晋察冀日报》国际组组长,1943年9月27日在河北阜平县小水峪突围中阵亡;邱军治,新四军淮北军区永城县总队政治处主任,1945年在淮北路西战斗中阵亡。

贵州儿女在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能留下名字者太少太少,绝不止介绍的这些人,限于仅有的资料,只能说到这种程度。以上事实说明,贵州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有过重大贡献,也是血肉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梁茂林

一审/刘伊伊

二审/周芸吉

三审/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