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此年我们用过的老物件,你还认识几个?

发布时间:2025-08-20 21:27  浏览量:1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人去打场的日子吗?金黄的麦子铺满晒场,烈日当头,大人们挥舞着一种两股叉的工具翻晒麦子,那工具就叫"叉子"。

这玩意儿第一声读"叉",用起来可顺手了,码草垛、装草车、打场、翻场都离不开它。特别是夏天打麦场,用它翻麦秸草,让太阳晒透,麦粒才能脱落干净。

我当了好多年社员,这叉子可没少用,现在想想,那会儿的日子真苦却也真充实。

再说说筛面的箩,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以前没有电动磨面机,全靠石磨磨面,磨完的面粉粗细不均,就得用这箩来筛。

竹编的箩底密密麻麻,筛面时得有节奏地晃动,粗的留在上面,细的漏下去。

一筛就是大半天,胳膊酸得抬不起来,但看着雪白的面粉,心里那个美啊!现在的年轻人哪见过这玩意儿,超市里买现成的多方便。

马鞍子也是个有意思的老物件。马、骡这些大牲口拉车驮东西时,背上得垫个马鞍子,既保护牲口不被磨伤,又能让货物放得稳稳当当。

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现在连见都见不着了。前几天看见个孩子指着老照片问:"这是啥玩意儿?"唉,时代真是一点不等人啊!

那些手工打造的马鞍子,现在成了收藏家眼中的稀罕物。

碌碡这东西,看着简单,可有讲究了。圆滚滚的大石磙子,后面还带着个三角形的东西,你知道是干啥用的吗?

那是用来套牲口的,让老牛、骡子拉着在场院里压麦子、压谷子。压几圈就得翻个面,不然麦粒压不干净。

我小时候最爱看碌碡转圈,"咕噜咕噜"的声音,听着就踏实。

割草镰刀,川西平原的宝贝。镰刀把长,刀刃锋利,割起草来"唰唰"响。要是配上个小锤子,那就更厉害了,啥活儿都能干。

开天辟地不在话下,修个农具、打个铁啥的,顺手就来了。现在这手艺可失传了,年轻人谁还学这个啊。

呱打板,补锅匠的招牌。那玩意儿一打响,"梆梆梆"的,十里八乡都知道补锅的来了。

补锅匠背着工具箱,走村串户,铁锅漏了找他,铝壶坏了也找他。现在谁还补锅啊,坏了直接换新的,省事是省事了,可那份手艺也跟着丢了。

老式座钟,得用钥匙上发条。半个月或一个月拧一次,钟才能继续走。那时候家里有座钟的,都是殷实人家。钟声"当当"地响,听着就让人心里踏实。现在谁还用机械钟啊,手机一按,时间就出来了。

瓷碍子,这名字听着陌生,作用可不小。电线杆子上,老式电线穿过瓷碍子,绝缘又安全。电工爬电线杆子,一爬就是一天,风吹日晒,不容易啊!现在都是暗线了,谁还看得见这碍子。

乙炔灯,嘎石灯,这玩意儿神奇。把,放进去,加水,就能产生可燃气体,点着了当灯使。家里要是没有电灯,就点这玩意儿,亮堂堂的。就是味道有点大,点着了屋里一股怪味儿。

铁匠铺的手钳子,那可是好东西。钳口短,钳把长,夹东西稳当,离火焰远,翻转工件也方便。八十年代后,机器制造取代了手工,这手艺也就失传了。现在想找这样的老钳子,比登天还难。

鞋楦子,鞋子的骨架。新鞋做好,塞进鞋楦子,撑一撑,定型就快了。买来的新鞋也得用鞋楦子掌一掌,穿几天就合脚了。现在谁还用这玩意儿,机器压的鞋,穿啥样就是啥样。

最后说说那个像老鼠药的老物件。六七十年代的人应该见过,具体是啥,我也说不上来。看着像个铁盒子,上面还有个盖子。可能是啥老式工具,也可能是啥生活用品。反正现在见不着了,成了个谜。

这些老物件,现在都成了回忆。它们见证了一代人的辛勤劳作,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想想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苦,但心里踏实。现在日子好了,可有些东西,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