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做孩子的能量源泉”:每天三句话,给孩子充能

发布时间:2025-09-10 14:55  浏览量:2

下面这些场景,家长朋友是否很熟悉?

送孩子上学: “上课好好听哈,快去吧,走快点,别磨蹭……”

接孩子放学: “今天留的啥作业,写完没有?”

让孩子睡觉: “睡觉了睡觉了,要不明天起不来了。”

中间在夹杂着各种指责: “哎呀,衣服又弄脏了,你是趴在地上上课吗?”

“这题怎么又错了?上次不也是这么错的?”

“吃饭吃饭,吃完饭赶紧去阅读……”

感觉自己脚不沾地,每天忙忙活活,说出来的话一定要有用;

默认把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忽略,焦点全在孩子做得不好甚至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到的地方。

本来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就只剩早上和晚上,生怕自己少念叨几句会让孩子陷入什么人生大坑 ……

同款的,举手!

这样当爸妈怎么会不累,孩子又怎么会不累呢?

其实,家应该是我们的充电站,每个家庭成员都互为能量源泉。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给孩子充能,每天说这三句话,就足以让孩子能量满满。

早上起床

“美好的一天,开始啦!”

以前叫孩子起床,怕孩子睡不够不想早喊, 总是弄得紧紧张张, 孩子一磨蹭就更收不住脾气,在一边催催催。

从孩子一睁眼到进学校前都被 这种紧张的情绪笼罩,要是再因此吵吵几句,这一天的基调都不会是开心的。

后来才发现,早十来分钟喊孩子不仅不会对睡眠造成大的影响,

还能因为这多出的时间, 让我的心理上变得不那么急躁。

我反而能够心平气和和孩子度过每一天的早上。

看到孩子能够安稳坐在餐桌前享受早餐,上学路上不紧不慢和我聊当天的天气,

孩子舒心,我也非常欣慰。

一天之计在于晨,当我们和孩子之间有积极的对话,孩子小小的内心会被注满能量,元气满满迎接新的一天。

下午接孩子

“累不累?抱一抱,辛苦了。”

我们习惯用 “无忧无虑”来形容童年的时光。

其实回想一下,童年的时候也是有很多的困惑和忧愁的,只不过因为还小,无法为之命名。

大人是辛苦的,孩子也有他自己的苦。

小孩子的苦和累,更多来自于无法自己做主,总是需要得到大人和老师的许可。

在学校一整天,被老师和学校的规则管束着,孩子的情绪要波动好多次;

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比较重,总有一大堆的任务在等着,身不由己和总被支配,任谁过这种生活都会累。

所以接孩子放学第一件事,千万不要张口就问作业,而是先观察一下孩子的状态,说几句暖心的话;

实在不知道怎么说,可以直接 “抄作业”:“今天累不累?辛苦了哈!”

与此同时可以抱一抱,牵牵手,给孩子身体和心灵注入能量。

睡觉前

“你知道吗?今天的你也做得很好!”

有一次睡觉前和孩子聊天,想起白天发生的事,于是长篇大论开始批评孩子:

“这样真的很不好,以后不能再这么做了,听见没有?”

黑暗中看不到孩子的脸,但是听到他闷哼了一声,转过身去背对着我,不再说话。

看着他身体的轮廓,我意识到自己真的大错特错——

他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吗,需要我在一整天的结尾如此大翻 “旧账”?

忽略孩子做的好的部分,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并把这些不足当成天大的事情反复去说,孩子怎么会不伤心呢?

莫言在《我的老师》里写到一件事 :

那年村子里流行一种木板拖鞋,走起来很响,我爹也给我做了一双。

我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经睡着了。

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

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他悄悄地跟进教室把我叫出来,问我进教室时为什么要把拖鞋脱下来?

我说怕把同学们惊醒。

他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事后,我听人说,王老师在学校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

当所有的老师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良善,并且在学校的会议上为我说话。

“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感动。”

看到这段话时,我立马共情到很多孩子的处境,就是总在被批评,一整天都听不到一句正面的话。

哪有一个孩子一整天没做对过一件事呢?

事实上,身边人的肯定、认可和赞赏, 才 是孩子和世界碰撞带来的正向反馈,是一个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勇气和底气。

身为父母,更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表达对孩子的认可。

晚上睡觉前,安静的亲子时光里,只需要父母真心说一句:

“你今天这件事做得很棒,真厉害!”

如果能够更具体一些,那么孩子就更难感知到自己是父母心中的重要存在。

让孩子带着如此温暖的力量睡去,结束这平常的一天;

久而久之,孩子会在更多的事情上给予你一样好的反馈。

写在最后

多问问孩子今天过得好不好,

听孩子讲讲 ta的心情,当 表现 不好的时候,多鼓励 ta、帮助ta,

当孩子 表现 好时,多肯定 ta的努力,而不是分数……

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

当孩子能够从你的语言中接收到能量,对每天的生活充满热情,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