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山畔山歌扬——江南民歌漫谈 | 作者 徐敬军

发布时间:2025-09-13 13:16  浏览量:1

在苏州呆了十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呆了九年,前些日子才发现身处在一个山歌之乡唯亭、阳澄湖畔。《草鞋山歌》,有山歌的地方,就是山美水美人美的地方,悠久的文化来源于山歌,我想文字起源之前,先有语言,然后才有的山歌,后来有了文字,在然后有文字传播记载的山歌。山歌产生的地方,不仅仅是在山美的地方,而且也产生在水美的地方,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了山歌,北方有北方的山歌,江南有江南的山歌,西部有西部的山歌,东部有东部的山歌,不管地点、口音不同,但相同的是赞美美好生活、美好爱情、美好家园、美好追求与理想是相同的。

苏州、唯亭草鞋山山歌特点是在这个几个方面:

一、历史山歌

唯亭喊山歌、草鞋山、八仙歌、农历节气歌和十二生肖歌。

二、爱情山歌

绣荷包、赏月、吉口山歌阳澄湖边好地方。

三、仪式山歌

百年好合合一生、结婚、结缘歌、寿比南山高、三六、碧螺春、清江河与小开门。

四、劳动山歌

月月开花月月忙、劳动歌。

五、生活山歌

唱花盘歌、12月小吃歌、敬父母歌、夫妻好合歌、姑嫂和睦歌。

六、儿童山歌

小猫咪咪、小人要唱小山歌、笃笃笃,卖糖粥和羊妈妈,滑笃笃。

七、新编山歌

如:唱山歌哎、现在生活真适意、照亮艺术后来人、颂廉、幸福歌、戴花要戴大红花、经络歌、六唱安全歌。

山歌覆盖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民间广为流传,上歌黄帝下歌平民。山歌的美!是纯朴的美,接地气的美,是叙写人的心灵之美!

谈到草鞋山山歌,巧的是中海一区的音乐老师蒋桂根,不仅仅是中海一区演艺队的主导,还是草鞋山山歌的爱好者作者编导。

蒋桂根老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唯亭人,1954年,生于唯亭草鞋山唯亭戈共村。他对民歌很有研究,在很多报刊发表文章,获得苏州教育局、苏州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奖、《苏州日报》、《扬子晚报》、《姑苏晚报》获奖。获得《苏州话辅导师证书》。

他从小就对山歌有兴趣,尤对唱山歌独有情钟,对唯亭草鞋山山歌研究之深,他常常走进草鞋山民间去寻那迷人的山歌,收集在民间仍流传的民歌。

在他的引导下,我亦爱上了山歌,旅游到一个地方,不忘去欣赏它,记录它,在游干岛湖的时候,手抄不少当地民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话一点不假,苏州这个地方,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影响,鱼米之乡润育了这里的山歌,即是水文化、吴文化孕育了这方人,孕育了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山歌、戏曲、和感人肺腑的无侬软语。

水文化与鱼文化、船文化、与丝稠文化共同构建吴文化。

水样的苏州,造就苏州话,孕育水磨吴歌,孕育了草鞋山山歌,这山歌流传在姑苏城乡、阳澄湖畔、美丽的江南,深受千千万万乡民的喜爱,同时也受城里人的欢迎。

软语扬清韵,水灵唱知音。

无论他们在种田、车水、放牛、摇船、捕鱼、春种秋收,采桑养蚕、农闲、节日、赶集,山歌无处不飞扬,人人都能口口相传和吟唱。

“远听好似银铃声,近听好似凤凰鸣“”

唱山歌是人民一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日出而作,要唱开场山歌,日落而息,要唱“关箱”山歌,热恋的男女,要唱恋爱、情爱山歌,口口相传,日日而唱,把生活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都付于山歌之中。

《唯亭山歌》

山歌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白米饭好吃田难种,

鲜鱼汤好喝网难抬

上山碰着唱歌郎

下山碰着贩桃郎

《草鞋山》

苏州城外草鞋山

山上有只玉草鞋

福估人间又苍天

要能得到胜神仙

《九月里菊花黄》

九月里菊花黄

稻谷堆满仓

今年大丰收

家家变了样

人人卖牛盖新房

个个穿上新衣裳

合作社搞得好

一片新面貌

爱情山歌最多,犹如《锈荷包》、《十送郎》、《赏月》等等

中秋佳节多晴朗

月中嫦娥好欢唱

哥妹一起赏明月

花好月圆心花放

例如《阳澄湖好地方》

阳澄湖边好地方

湖水清清,浪打浪

绿叶摇

芦苇荡

空气好

精神爽

大家来把山唱

唱一唱水乡好风光

春季里桃花香

对对鸳鸯湖里忙

夏季里来荷花赏

哥哥妹妹放声唱

秋季里来菊花黄

情人双双做光忙

妹摇船

哥拉网

好夫妻

配成双

冬季里的腊梅放

小妹为郎做衣裳

一针针

一线线

针线忙

思情郎

遥望窗外

雪花飘

夫妻恩爱家兴旺。

好多好多!感人至深,美到灵魂里!

现代山歌也很美,例如:

《颂廉》

华夏春雷动,习习吹暖风。

看今朝大中华,共圆中国梦。

何惧路途险峰,敢斩腐败歪风。

清廉为民啊!

廉政记心中

口碑在群众。

廉石重、廉俭荣、廉韵浓

和谐社会

风清气正

爱国爱岗敬业

永远廉洁奉公。

山歌从历史走来,又走入历史深处,不断的发展,走向未来。

山歌中不仅仅有儿女情长,更有忧国忧民之心。

山歌永流传

真善美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