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人挤在45㎡的小宅,空间丝毫不浪费,日子过得简单又幸福
发布时间:2025-09-13 14:32 浏览量:1
大城市学区房多数以“老、破、小”为主,为了孩子,很多屋主甘愿放弃住在大房子里的安逸生活,一家子顶着巨大的生活、经济压力挤在一套小宅里,熬过6年的光阴。这点,让我深深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不易、和孩子求学的不易。为了孩子上学,他们好不容易买到这套45㎡小宅,举家搬迁至此。房子小,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要居住一家五口人。然而这套房子,在巧妙规划下,确保了一家五口人入住不拥挤。
按照屋主的描述就是,这套房子的空间真的是“丝毫不浪费”,对得起每一平米的面积。简约清新的北欧风,有一种“宜家”和“日式”的亲切感。住在这里,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简单又幸福~
设计说明
45㎡为房屋的使用面积(数据不含公摊,这种老房子其实公摊数也很小)。居住人口结构:屋主夫妻俩、儿子、女儿、长辈(屋主母亲),目前是五口人常住。
原户型是一个没有独立客厅的老房格局,两个卧室。
其中大卧室就兼顾了会客功能。厨房背后是一个狭长的餐厅。整个空间被划分得很零碎,封闭感很强。采光、通风效果,以及空间利用率都很低。说在前面: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并未在图中做清晰标注,已拆除的,都不是承重墙。
厨房和餐厅打通,纵向布置餐桌,公共区兼顾了餐厅、过道功能,宽敞且实用。在打通后的餐厅一角,隔出了儿子的房间。卫生间一角,对着过道很突兀,做了“斜切”,弱化突兀感。在次卧,分别隔出女儿房、老人房、以及双人位学习区。在客厅区,清晰划分休闲功能和主卧区,并包进阳台,扩大储物区。屋内实景讲解
原先的大门口,只有狭窄的过道,甚至连布置鞋柜的区域都没有。
改造之后,空间打开,过道处,也能成为餐厅的坐人区,平时不用餐,把餐椅推入餐桌下方即可,简约、干净、省空间。大门由原来老旧的猪肝色,换成了白桦木色,精致耐看。左边紧挨着顶天立地的定制鞋柜,“中底镂空”灵活收纳。
鞋柜的侧面,衔接了餐桌。而餐桌,其实是折叠式的,若不用时,可收纳在一角,视觉上就更宽敞整洁一些,关键也方便打扫。鞋柜背后,紧挨着的是朝向餐桌的餐边柜。并留出冰箱摆放的位置。下方的柜体藏着备用杂物,上方的柜体开放,灵活收纳一些杯具、生活小物。
同时还内置了两组插座,更方便给一些小电器通电,设计可以说很贴心了!
利用洗烘一体机,完美划分了厨房和餐厅的空间,给烹饪区也提供了一个高低错落的“过渡台面”。
厨房仅有的空间确实很小很小,把功能做到了“见缝插针”。水槽左侧还设置了“薄柜”。25cm的深度,下方柜体恰好可以收纳折叠椅,上方则能堆放一些备用的小电器。
厨房背后便是儿子的房间,为了高效利用,整个区域做了抬高式的榻榻米设计,床下是大量的收纳空间。和餐厅之间,用玻璃推拉门隔开,通透又保温隔热。睡觉时,可拉上角落的窗帘,就不透光了。
三代同堂的家,不适合为了节省空间做“去客厅化”。主要是老人,要有时常休息看电视打发时间的区域,孩子要有玩耍的区域,所以尽可能保证客厅面积最大化。一旁留出1.6米的空间宽度设置主卧,留出足够两个人入睡的卧床宽度即可。
过道左边靠墙,额外设置了一整排的储物柜,把收纳功能做到极致。
镂空的区域,精致有层次,这样就能取代茶几,临时置放很多小物件,更节省空间。
这个房间虽然很小,但好在囊括了阳台的面积,加之采光很好,所以不会显得拥挤闭塞。床同样设置了榻榻米的款式,床对面则是大面积壁柜,一直延伸到阳台处,“超能装”。
从客厅看书房,双人位的书桌,可以让姐姐和弟弟一起做作业,也方便大人辅导孩子功课。
此处延续了男孩房的设计思路,左边划分出老人房,右边划分出女儿房。“一屋三用”,堪称极致利用空间。黑框长虹玻璃折叠门,为空间增添一抹重色调,显得复古又精致,耐看十足。并且达到了节约空间的目的。
内部空间很小,不到2㎡的面积,所以也不能奢望做干湿分区了,好在北京比较干燥,所以完全也不担心潮湿发霉的问题,何况吊顶还配置了大吸力排风扇。
定制的洗漱台,完美匹配房型。台上盆虽然打扫起来没那么方便,但基本匹配一家三口人的身高,孩子不用踮起脚洗手,大人不用弯腰太狠。
小户型设计的背后,往往藏着最人性化的设计思路,以及屋主一家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时候,生活的基础条件没办法改变,但是通过设计,我们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便利一点,何乐而不为?我想,这就是设计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