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抗战记忆】血染的草鞋:抗日虎将的铁血担当

发布时间:2025-09-13 18:59  浏览量:1

叶成焕牺牲时穿的草鞋。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馆藏

在山西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展柜中,陈列着一双血迹斑斑、磨损严重的草鞋;而在纪念馆东南方向不远处,一座丰碑矗立在浊漳河畔。它们都在纪念长乐村战斗中牺牲的、年仅24岁的“抗日虎将”——叶成焕。

叶成焕。资料图片

叶成焕,1914年生于河南新县,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鄂豫皖红军,全面抗战以来,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团长。

1937年9月,叶成焕率部挺进山西抗日前线,以灵活勇猛的游击战术重创日军。叶成焕率领的七七二团先后参与了围点打援的长生口伏击战、以少胜多的神头岭伏击战和奇兵制胜的响堂铺伏击战,为八路军贡献了敌后抗战中的“三战三捷”。

然而,八路军在晋东南的一场场奇袭和胜利很快成为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1938年4月,日军纠集3万余人,向晋东南地区的辽县(今左权县)、武乡、榆社扑来,对太行山区进行“九路围攻”。此时,叶成焕虽身染肺病,高烧咳血,但他仍向旅长陈赓坚持道,“这次战斗是一场硬仗,我不放心,你就让我打完这一仗再休息。”

长乐村急袭战斗图。图源:解放军报

4月16日,八路军一二九师决定在长乐村截击沿浊漳河谷向东逃窜的日军第一一七联队。最终叶成焕率七七二团与兄弟部队将日军围困于河谷,歼敌两千二百余人。长乐村战斗是抗战初期八路军一次性歼灭日军最多的战斗,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巩固和扩大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长乐村战斗纪念碑和长乐战斗展示中心。图源:山西日报

至17时许,又有千余日寇从辽县来援。叶成焕跑上一个高坡观察敌情,完全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他在弥留之际,最后一句话仍是“队伍,队伍呢?”1938年4月18日,叶成焕壮烈牺牲,年仅24岁。

刘伯承在叶成焕追悼会上说:“叶成焕等烈士的死重于泰山,是光荣的死、永垂不朽的死。叶团长参加革命后,党培养了他,他没有辜负党的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布尔什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