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杨靖宇将军运送的靰鞡鞋!
发布时间:2025-09-14 09:06 浏览量:1
近日,一双带有岁月痕迹的靰鞡鞋被吉林革命军事馆筹建专班收藏。
从伐木工鞠忠魁到儿子,再到孙女,这双靰鞡鞋被他们一家珍藏了80多年,不仅凝结着一段家族记忆,更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抗联故事的见证。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女鞠淑英得知吉林革命军事馆正在征集文物,便与家人商量将这双鞋捐赠出去,希望更多人了解爷爷和杨靖宇将军的故事。
01 为抗联运物资
老鞠家住通化市石道河镇,这里正是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活跃地带。
1937年的一天,杨靖宇在山中偶遇正在砍柴的老鞠,一番交谈后,杨靖宇看出这位汉子不仅忠厚正直,更对这片山林了如指掌,便向他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动员他帮助部队运送补给物资。
老鞠被杨靖宇的肺腑之言深深打动,坚定地认为抗联将士是自己人,支持他们就是为了穷苦百姓将来不受欺负、不被奴役。
从此,老鞠以伐木工身份为掩护,冒险穿越日伪封锁线,秘密为抗联将士运送豆油、食盐、布匹、棉花、靰鞡鞋等重要物资。
靰鞡鞋又称“乌拉鞋”,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传统御寒鞋履,也是抗联将士在极寒环境中赖以生存的必备之物。
02 被伪警察盯上
1938年,日伪推行“归屯并户”政策,企图切断人民群众对抗日武装的支援,鞠忠魁被迫搬离故乡。
为继续支援抗联、与杨靖宇的部队保持联系,他参加了日伪组织的伐木队,在敌人眼皮底下坚持秘密工作。
一次,老鞠为抗联采购了一批靰鞡鞋,因数量过多,被伪警察特务盯上。
特务厉声质问:为何需要如此多的靰鞡鞋?老鞠镇定解释是为伐木工人准备的。但特务不信,随即将他逮捕,押送至伪警察局。
严刑拷打中,鞠忠魁始终守口如瓶,未透露丝毫抗联情报,咬定自己就是一名普通伐木工。
他的双脚被沉重的铁链磨得皮开肉绽,甚至露出骨头,生命垂危。最终,特务一无所获,只得将他释放。
03 无声诉说历史
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老鞠身体逐渐康复。但特务并未善罢甘休,得知他好转,便上门敲诈勒索,扬言要将其再次抓捕。
为避祸保命,老鞠带着一家五口逃离石道河镇,迁往桦甸。
由于担心泄露抗联踪迹,那批靰鞡鞋一直未能送给抗联。
“记住啊!当年雪地里那些穿靰鞡鞋的抗联将士,是拿命给咱们蹚活路的……”和家人描述他眼中的抗联将士时,老鞠这样说。
1953年,鞠忠魁去世。尽管此后鞠家多次搬迁,但始终珍藏着那些靰鞡鞋。
如今,这双靰鞡鞋在石道河抗联纪念馆无声诉说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