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老区拥军情更浓 “妈妈团”鞋垫赠新兵

发布时间:2025-09-18 21:14  浏览量:2

“孩子们,到了部队要好好训练,这鞋垫是我们一针一线缝的,穿着得劲!”近日,博兴县七中操场上暖意融融,一场充满乡土温情的参军礼在此举行。几十名即将身着戎装奔赴军营的青年胸前佩戴红花,手中拿着纯化镇“拥军妈妈团”绣的“从军报国”“无上光荣”手工鞋垫,红色老区的拥军情怀在这一刻格外动人。

在博兴纯化镇东王文村,有一处旧巷名叫“辘轳把胡同”,形状类似旧时打水用的辘轳把,从每个胡同口往里面看都是死胡同,但进入到内部后会发现里面四通八达。1940年,王文战役在此打响,八路军在极为不利的局面下,凭借辘轳把胡同有利地形和独特优势,70多人击退日伪军2000余人,打下了八路军开辟小清河以北地区第一仗。“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故事在这里代代流传。如今,这份红色基因化作了群众自发的拥军行动,“拥军妈妈团”便是其中最温暖的代表。

“从得知新兵即将入伍的消息,我们就开始准备了。” 今年79岁的“拥军妈妈团”成员孙金英手里还攥着没缝完的线头,脸上满是笑意。她告诉记者,团里的成员最大的79岁,最小的也有42岁,得知要给新兵做鞋垫,大家主动放下家里的农活和家务,凑在村活动室里赶工。孙金英拿起一双绣着五角星的鞋垫,指尖轻轻摩挲着针脚,“这自己缝的鞋垫,穿着吸汗又软和,就想让孩子们在部队感受到家的温暖。”作为纯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宣讲员,郝冰雪也来向“妈妈团”学习绣花鞋垫的手艺,她表示“以后想把‘妈妈团’做鞋垫的故事放进宣讲里,再组织年轻同事跟着学手艺,让咱们老区的拥军情,通过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手和口,一直传下去”。

今年23岁的新兵崔岳峰接过鞋垫时,眼眶微微泛红。“之前就听说镇上有‘拥军妈妈团’,没想到今天能收到她们亲手做的鞋垫,特别感动。”崔岳峰说,自己从小就听着纯化镇的革命故事长大,一直梦想着能穿上军装保家卫国。“现在马上就要去部队了,这双鞋垫不仅暖和,更像是一份责任。到了部队我一定好好训练,不辜负‘妈妈们’的期望,也不辜负老区的荣光。”

新兵们身着崭新的迷彩服,与“拥军妈妈团”成员、家人亲切合影。不少“妈妈”拉着新兵的手反复叮嘱,有的还塞去了自己准备的笔记本、钢笔,场面温馨又感人。纯化镇武装部部长李新涛介绍,近年来,镇上始终传承红色拥军传统,“拥军妈妈团”是群众自发成立的,每年都会为新兵送上手工鞋垫、慰问品,成为镇上拥军爱军的 “活名片”。“群众的自发行动,让拥军爱军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温情。接下来,我们还会持续做好新兵后续保障工作,让他们在部队安心服役,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