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六成的成都女鞋,如何在直播间走向逆袭?丨不懂就问—经济热点一线探访㊲
发布时间:2025-09-18 21:42 浏览量:1
川观新闻记者 陈碧红 摄影 李强
成都武侯区,中国女鞋之都,正在经历两重考验:一重,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重则是电商产业赛道的格局重塑。
辉煌一时的成都女鞋,曾是西部鞋业版图中的耀眼明珠。2002年,成都武侯区斥资10亿元规划建设“西部鞋都工业园”,计划通过规模化生产整合成都鞋业资源,打造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然而经历二十多年的风雨后,成都女鞋企业及其配套企业总数从辉煌时期的近3000家企业、年产量约6亿双,到现在有一定规模的鞋企数量已不足500家,年产量约2亿双,减产六成。
成都金花镇,成都易尚鞋业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成都女鞋企业之一,它和许多成都女鞋企业一样,眼下正持续经历着传统产业转型和电商生态重塑的双重挑战。
9月16日,当我们来到这个“中国女鞋之都”核心区域——汇都时尚产业园时,密密麻麻的商家和颇显冷清的场面,多少让人有些诧异。
“以前在成都年产量上百万双的鞋厂很多,鞋企起码是大几千家。基本上就是面向全国,供不应求,大家都是抢货的状态。但目前来讲的话,这种企业的规模已经缩减很小了。”成都易尚鞋业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叶龙说。
跟随叶龙的脚步,我们来到其位于汇都时尚产业园三楼的店铺内。和想象中展陈销售鞋子的场景不同,这里既是企业的研发设计现场,也是电商直播现场,传统的展陈销售形式完全消失不见。一眼望去,所有在售款式和刚刚上市的新品,都在十多个直播间里扎堆摆放。
“你们的展厅在哪里呢?”我们不禁好奇地问。
“都在这里了,直播间就是我们的卖场。”叶龙掰着指头数,现如今亿元级的年销售额,全部通过电商平台实现,而背后的30多名主播支撑起了绝大部分的销售数据。
成都易尚鞋业有限公司直播间内,主播正在展示介绍最新款女鞋。
这家一开始做OEM代工的传统企业,怎么从最初的一两千万元年销售业绩,猛增到过亿元的销售额?又是什么让这家企业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我们在直播间展台上的一双双女鞋身上,大概找到了一些答案。
眼前的50多款女鞋,不仅款式精致,而且不重样,水钻、珍珠、亮片、蝴蝶结等等饰品,在工人灵巧的双手下变成了鞋子最亮眼的细节。但也正是因为手工制作较慢的特性,以及贴牌加工生产的模式,让很多成都女鞋企业在电商崛起的时代感到很不适应。
“互联网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线上消费,订单开始从电商板块快速涌进。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快的生产速度,更多的产品开发设计,以及自主品牌。”叶龙告诉记者,特别是一些没有跟上互联网这条赛道的企业,体量开始逐步萎缩。
他以手上一双红色单鞋举例:以前该款女鞋生产周期为一个月,现在则缩短到15天甚至7天。
“这个效率的提高实际上让我们很痛苦,手工鞋本来就有周期,因为它是一双一双做的。”叶龙感慨。不过在他看来,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也让成都女鞋在工业流水生产线上逐渐变成了稀缺品,正是因为精细化的手工生产,可以满足消费者更多样化的需求,这也是成都女鞋的特点——快反能力强、设计能力强。
下午3点,易尚鞋业直播间里,女主播正对着镜头介绍刚上架的新品,一旁电脑前,正实时显示销售数据、流量变化等动态信息。
面对画面前消费者不停发来的咨询对话信息,前方的直播迅速反应解答,后台的设计师及时记录各种需求线索,为后期的新产品开发设计做储备。
在这里,我们得知一个数据:今年上半年,易尚鞋业销售额已经突破6000万元,而这个业绩是由三十多个主播完成的。
电商赛道的崛起,不仅让易尚的年销售额翻了10倍,也让这家以贴牌加工起家的作坊式企业,直接面向最末端的消费者群体,企业走向自主研发设计的路线,在直播电商的新赛道上越跑越快。不过,眼下随着电商平台大战愈演愈烈,这家企业又被“卷”入另一个赛道的深度调整。
即将离开易尚鞋业时,叶龙向我们透露了今年下半年的计划:消库存。
“现在的外卖大战对直播电商的影响比较大,压力也传导到我们身上,因为用户在不同平台间来回跳转,这会导致我们的经营重心发生偏移,被迫跟着调整。”他说。
与易尚鞋业相邻的成都女鞋品牌“吴大叔”,则是反向发展,从电商端往研发设计端覆盖,他们又怎么解决这些烦恼?
作为成都聚团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女鞋品牌,该公司在产业园4楼打造了一个时尚靓丽的体验展厅,现场不仅有顾客可线下试穿体验,同时还有数名主播在直播卖鞋。
“我们一开始是一家做鞋的贸易公司,但现在要把它做成一个做鞋的科技公司,所以我们现在的鞋子,跟传统的高跟鞋已经变得不一样了,因为鞋底做到了多层减震设计。”该公司联合创始人杨玲向我们揭秘。
“吴大叔”女鞋设计团队正在测试新鞋性能。
和大多数企业路线不太一样,“吴大叔”从电商贸易端倒转过来向研发生产端延伸,这又是为什么?
对于我们的疑惑,杨玲并不着急回答,而是先拿了一双鞋跟8厘米的高跟鞋让我们试穿体验。
尽管鞋跟很高,但走上几分钟,双脚并不会感到累,这正是杨玲想告诉我们的答案:鞋子款式虽然很基础,但通过在鞋底加上减震设计,让脚感更好。而电脑屏幕上,动态测试仪正持续显示我走路时测到的足弓比例、双脚与地面间作用力方向等等,通过精准数据来评定这双鞋是否能让穿鞋的人感到舒适。为此,“吴大叔”还拿到了多项专利技术。
既有电商的渠道优势,又形成了自主研发设计生产能力,“吴大叔”率先走进了成都女鞋产业的“下半场”。今年上半年,该企业已经实现六千多万元营业额。
“吴大叔”女鞋利用动态测试仪,用数据精准监测穿鞋者的舒适程度。
经历过产业转型的阵痛,眼前像易尚、聚团科技这样的成都女鞋企业,被“店播”流量选中,去年成都女鞋产业带的抖音GMV突破4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24%,“中国女鞋之都”不仅逐渐找回往日辉煌,过去以“代工”为标签的店铺也找到了实现品牌化发展的路径。而面对电商生态重塑的新一轮挑战,企业也唯有做强产品本身,认准方向扎根向前,才能在“既要又要还要”的消费环境下,稳稳站立而行。
出品人:谭江琦
总监制:钟岚
监制:赖永强 毛漫丁 王代林 刘莉 刘若辰 史册
统筹:陈旻翔 赵丹
撰稿:陈碧红
摄影:李强
剪辑:李强
海报设计:沈晓颖
四川日报全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