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出海难!匹克许志华:押注第三世界,破局有招

发布时间:2025-09-20 11:01  浏览量:2

2025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夏季年会上,匹克CEO许志华跟《凤凰周刊》聊了不少,核心就是中国鞋服品牌出海的事儿。

他没绕弯子,直接说让国外消费者认咱们中国品牌,这事儿特别难,但第三世界市场先给了机会。

说实话,聊出海之前,许志华先提了国内鞋服消费的变化,这跟出海其实也有关系。

现在消费者买鞋服,不跟以前一样只图能穿了。

他说大家现在要的是“高性价比”,但这不是说越便宜越好,而是价格得实在,质量还得过硬。

还有就是“专业化”,以前不少人买运动装备是跟风,可能就偶尔穿穿,现在不一样了,真去打球、跑步的人多了,对装备的要求自然就高了。

我身边就有这感觉,朋友买跑鞋会特意看缓震怎么样,买篮球鞋会问包裹性好不好,不是随便拿一双就走了。

行业里现在也有挑战,许志华说不少企业容易陷进“价格内卷”,光想着降价抢市场,最后利润没了,日子也不好过。

他觉得关键还得靠产品力,要么搞点真能用的科技,要么设计上贴合具体场景。

匹克之前搞的“态极”科技就挺典型,听打球的朋友说,穿那鞋打球脚不那么累,缓震确实有感觉。

本来想觉得企业随便搞点噱头就行,后来发现根本不是,消费者现在懂的也多,没真东西根本留不住人。

聊完国内的情况,就说到出海了,这才是许志华这次重点聊的。

中国品牌出海,最难的其实是让外国人认你。

你想啊,欧美市场里,耐克、阿迪那些牌子已经扎根几十年了,消费者脑子里早有印象,咱们再进去抢市场,难度可想而知。

许志华说这需要长期的市场教育,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这条路走得肯定辛苦,但想做国际品牌,这关必须过。

那匹克打算怎么弄?许志华说他们把重点放在第三世界市场了,像东南亚、中东、北非还有东欧这些地方。

这些地方跟欧美不一样,品牌竞争没那么激烈,而且消费者对“性价比高、有功能”的产品还挺欢迎。

他们不是自己硬闯,而是找当地的合作伙伴,这些伙伴能知道当地人到底需要啥,比如中东天气热,鞋子就得透气、防臭,匹克再根据这些需求调整产品。

2023年东南亚那边的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就不小,以后还会涨,选在这儿发力,确实比硬冲欧美要实际。

不过光选对市场还不够,产品得跟当地需求对上。

许志华说合作伙伴会把当地的需求反馈回来,他们再改产品。

比如东南亚多雨,鞋子可能就得做防水的;东欧冬天冷,服饰就得考虑保暖。

我觉得这招挺聪明,你要是不管当地情况,把国内卖得好的产品直接运过去,说不定就没人买。

就像咱们冬天穿的厚外套,运到东南亚肯定没人要,道理是一样的。

还有就是借力中国的跨境平台,像Shein、Temu这些,在东南亚已经有不少用户了。

以前企业自己出海,物流、流量都是问题,现在跟着这些平台走,门槛能低不少。

匹克可以在平台上开个店,再配合线下的门店,线上引流,线下让消费者试穿,这样能慢慢攒点口碑。

线上渠道里,亚马逊是绕不开的,规模大,用户多,但许志华说想做亚马逊没那么容易,最大的坎是海外仓。

亚马逊对海外仓有要求,比如库存得周转快,配送得及时,达不到这些要求,商品可能就上架不了。

不少企业就是卡在这儿,自己建海外仓成本太高,不建又进不了亚马逊。

不过这事儿对匹克来说,倒不算完全的坏消息。

许志华说他们在一些海外市场已经有经销商了,这些经销商有自己的仓库,刚好能用上。

但问题也在这儿,这些经销商以前主要做线下生意,线上运营亚马逊的经验不多。

所以匹克接下来还得帮着经销商适应线上玩法,比如怎么优化店铺页面,怎么搞促销活动。

老实讲,这也是个挑战,但总比没仓库可用强,至少有个基础在。

许志华说的这些,其实也反映了不少中国鞋服品牌出海的现状:难是真的,但不是没机会。

第三世界市场就是那个“先给机会”的地方,只要产品能跟上需求,渠道能理顺,慢慢让外国人知道“中国品牌也有好东西”,以后路就能好走点。

毫无疑问,这不是短时间能成的事儿,得有耐心,但方向找对了,总比瞎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