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出海难?匹克转战第三世界,借平台逆袭

发布时间:2025-09-20 11:33  浏览量:2

在黑龙江亚布力举办的第21届夏季企业家论坛上,匹克体育CEO许志华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一个业内普遍面临的问题:中国品牌要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尤其是在鞋服这块,欧美市场长期被国际大牌占领,要让外国消费者认同一个中国品牌,需要很长时间。但匹克没有选择正面进攻欧美市场,而是选择了第三世界国家,如东南亚、中东、北非和东欧等区域。

许志华说要在欧美市场打开局面,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事。品牌认知度、用户信任、文化认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时间

但在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地区的消费水平与中国市场更接近,消费者对“性价比”和“功能性”产品更有兴趣。

更重要的是,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全球化发展,也为品牌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和资源支持。匹克正是借助这样的平台,把产品带到了海外。

在出海这块,匹克通过和当地经销商的合作,慢慢建立了线下渠道。这些合作伙伴反馈第一手市场信息,再由匹克团队根据需求调整产品设计和功能。

除了线下,匹克还在加快线上渠道。许志华提到,亚马逊平台依然是目前最大的海外销售渠道,但对企业的海外仓储、供应链能力要求较高。

匹克在部分市场已有经销商资源,虽然这些经销商更擅长线下操作,但通过调整后,也在尝试线上销售。

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的调研,2023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92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5989亿元而在消费行为上,超过60%的消费者表示,舒适度是他们在选购运动服饰时最看重的一点。

而匹克最初以篮球鞋起家,后来逐渐扩大到轻量化跑鞋、户外功能服饰、亲子运动装备等多个领域。但许志华特别强调了一点:不能只简单地做产品线扩展,要通过技术和设计,解决用户的真实需求。

许志华也不赞成一直“压价”。他认为,真正的性价比,不是价格最低,而是性能和价格的平衡。

他们的公司正尝试用技术来解决运动场景中的问题,比如提升鞋底减震能力、优化服饰的透气性等。这些都是消费者能感受到的技术。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场景下人们的需求,他们还与外部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羽毛球拍、游泳装备等产品,形成从运动鞋到配件的完整一条链。

在市场竞争上,许志华在采访中还强调,中国市场足够大,任何细分赛道乘以14亿人口的基数,最后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市场。他认为,竞争不是单一的淘汰式,而是可以通过差异,实现共生发展。

同时,匹克也没有忽视品牌的建设。他们不只做代工和贴牌,而是要打造国际化品牌形象。他们更注重用产品和渠道运营,来建立用户信任,最后再打造品牌影响力。

匹克的逆袭,不靠一战成名,而是长期、有序的结构调整。从国内市场出发,到国际市场,从宽泛的运动品类到更专注的细分场景,再到线上线下的融合,匹克正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不断试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