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去中国化”:雄心勃勃的越南,正在打造鞋类的世界工厂

发布时间:2025-09-19 18:53  浏览量:2

全球化带来了产业变迁,也意味着各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着转移。

自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世界工厂一开始是美国,然后逐渐转移到欧洲,最后变成了亚洲四小龙,现在成了我们,而后起之秀则发生东南亚。

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世界各国基于自己的人力成本优势,会生产相对更优势的品类,各国按照这个优势生产,全球化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借助全球化的东风,我国经济迎来了一个史诗级的跃迁,此时的我们年均增长率超过10%,世界工厂的位置越坐越稳。

到今天,我国仍然是汽车、玩具和计算机的世界工厂,但在另一些品类,则已经出现了比较优势的转移。

目前,越南的胡志明市正在取代我国,逐渐成为运动鞋的世界工厂。

在胡志明市的周边,工厂正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泡沫鞋底、柔软鞋垫、棉线鞋带和网眼面料。卡车将这些零部件运送至仓库,然后再组装成鞋。

随后,在胡志明市的港口,这些装满耐克、阿迪、索康尼和布鲁克斯体育鞋盒的集装箱则沿着同奈河顺流而下,驶向大海,开往全球各地。

在过去,运动鞋品类的最大生产基地仍然在国内,我国掌握着原材料,同时制造业实力雄厚,既能够支撑企业盈利,也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

但鞋类,正在逐渐成为比较优势理论又一践行者。

目前国际各大品牌在国内仍然有大型工厂,只不过如今这些工厂主要生产在国内销售的鞋子,而在面向全球市场的运动鞋供应方面,越南在这一点上已经超越我国,成为耐克、阿迪达斯、布鲁克斯等品牌的最大生产基地。

越南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运动鞋的世界工厂,主要因素还在于越南自身的定位,以及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但这也并非没有风险,就在今年4月份特朗普对越南征收46%关税后,耐克与阿迪的股价应声暴跌,此后美越达成初步贸易协定,又将新关税降至20%。

关税对越南的影响并没有惠及我国,因为我国也面临着来自特朗普关税的直接冲击。耐克表示,今年的全球关税或将带来约1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为了减轻影响,耐克正在进一步缩减在我国的产能,因为目前我国的关税已经高于越南。但也因为特朗普的关税策略,由于担心过度依赖单一国家,部分企业也在讨论是否要将产能迁出越南。

关税带来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更多是对我国而言。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国目前仍然是世界工厂,生产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制成品,这意味着,只要我国的关税比东南亚国家高,那么叠加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也会反过来迫使这些企业缩减我国产能,同时提高这些国家的产能,以此来规避更多损失。

换句话说,在特朗普的关税影响下,对欧美尤其是美国依赖越高的制造业国家,其影响也就越大。

20世纪70年代,为了追求更低成本与更低的劳动力,制鞋业开始在亚洲各地布局。当时,运动鞋文化在美国兴起,耐克等新兴品牌纷纷转向韩国的工厂扩大生产,那时候的东亚恰恰承担了“世界工厂”的角色。

到了8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当时拥有大量劳动力资源的我国瞬间成为成本更低、吸引力更大的选择,那些为全球运动鞋品牌代工的韩国企业迅速将大部分工厂迁至我国。

搭乘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东风,我国制造业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崛起,并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强国。

全球化和对外开放,这两个因素都缺一不可。

而越南,作为邻国,它的动作和速度显然都要慢上不少,但越南显然也赶上了,它赶上的在某种意义上不是全球化,而是中美贸易分歧的浪潮,越南从中受益。

到了2010年代,先是国内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开始上涨,国内也涌现一大批制造仿冒的运动鞋产品,这些都让全球品牌开始寻求多元化布局。

2017年,特朗普上任后对我国发动关税,这成了企业布局越南的契机。这个时候的越南已经在批量生产跑鞋。

不过当时越南的制鞋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我国供应橡胶、鞋垫等原材料和部件。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2020年,当时新冠出现,一切也随之改变。越南被迫停工,也就是那个时期,越南开始意识到,需要将原材料转移到越南。

此后,和其他行业相比,越南鞋类供应链的本地化程度已经非常高。

到今天,彪马、耐克、阿迪等都已经在越南建厂。总部位于波士顿的琼斯维宁在越南每年生产50万上鞋楦、2000万上鞋垫和1.2亿双鞋床,其中约70%供应给附近的其他制鞋厂。

今年7月,美越达成了初步贸易协定。其中仍然有悬而未决的问题,特朗普希望遏制源自我国,经越南等国转运至美国的商品流入,并表示将对此类进口商品征收40%的关税,但至今也没有明确判定标准。

越南的运动鞋发展到今天,对我国的依赖程度已经很低,只有部分原材料仍然需要从我国进口。

全球化是神奇的,我国对外开放四十多年,这也意味着在四十多年前,全球几乎没有任何从我国生产的商品流通出去,但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全球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制成品由我国生产。

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奇迹,但也从侧面印证了,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从来都是由“利益”由“市场”所支配的。

哪里生产成本更低,就会有无数工厂蜂拥而至。过去是我们,现在事实上也是我们。但在关税的不确定性加持下,人为拔高了我国商品的成本,这是一种非市场的方式带来的。

目前来看,它产生了一些效果,即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开始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等地。但如果去除关税因素,我国的制造业优势仍然强劲。

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的全球化不是“去中国化”,而是实现一个多元化布局,即我国+1的战略存在。

如果考虑到人口和劳动力成本的话,那么更遥远的未来,低端制造业的转移,也是必然趋势。成为世界工厂不是目的,让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更高,那才是目的。

基于这一点,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也就显得极其必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