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午夜回魂
发布时间:2025-09-20 20:30 浏览量:3
那段日子,炊烟总在日头偏西时缠上后山的雾,可这七天,老周家门后的烟囱没冒过一缕烟。村人都知道,老周的媳妇秀莲走了——那天早上她还在河边搓衣裳,起身时脚一滑,栽进了冰窟窿里,捞上来时,手里还攥着给老周补了一半的蓝布衫。
第七天傍晚,村头的王阿婆挎着竹篮来了,篮子里装着筛得细细的草木灰、一张黄纸,还有块用红绳系着的桃木片。她把东西放在老周堂屋的八仙桌上,看着墙根里蜷着的老周,叹了口气:“老周,今晚是秀莲的回魂夜,按老规矩得准备准备,她要回来看看的。”
老周抬起头,眼窝陷得深,胡茬子白了大半,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阿婆,真……真能再见着她?”
“按老辈的说法,人走第七天,魂会顺着生前的路回来,看看牵挂的人。”王阿婆把草木灰往门口铺,手指捋着灰面,铺得匀匀的,“你听好,这灰不能踩,得让她走上面,能留脚印;桌上摆她爱吃的,灯得用红纸罩着,别太亮;你躲在里屋,别出声,更别往外看——惊着她,往后就再也见不着了。”
老周点点头,慢慢起身,从柜里翻出个瓷盘,又去灶房的瓦罐里摸出块桂花糕——那是秀莲最爱吃的,上次镇上来了货郎,她舍不得买,老周偷偷给她留了两块,现在还剩一块,放得有些硬了。他把桂花糕摆在桌上,又端来碗温水,想起秀莲生前总说“喝凉水解渴,却伤胃”,特意把水焐在灶台上温着。
王阿婆看着他忙,又递过桃木片:“这你揣着,镇宅的,别让杂气扰了秀莲。我走了,夜里不管听见啥动静,都别出来。”
天擦黑时,老周按王阿婆的话,把堂屋的油灯罩上红纸,光变得柔柔和和的,映着桌上的桂花糕,像往年秀莲在时,他晚归时留的灯。他躲进里屋,门留了道缝,能看见堂屋的影子。手里攥着桃木片,手心的汗把木片浸得发潮。
村里的狗叫渐渐歇了,只有后山的风刮过窗棂,“呜呜”的像谁在叹气。老周盯着堂屋的门,心“咚咚”跳——他既盼着秀莲来,又怕真见着了,自己忍不住冲出去,惊了她的魂。
不知等了多久,堂屋的门“吱呀”一声轻响,不是风吹的那种晃荡,是有人用手轻轻推的动静。老周的呼吸一下子停了,眼睛死死盯着门缝——先是一道浅淡的影子,落在门口的草木灰上,接着,影子慢慢往里挪,草木灰上印出一串小小的脚印,是秀莲常穿的布鞋样式,鞋尖还沾着点泥,像她以前从地里回来的模样。
他闻到了皂角香——秀莲生前总用皂角煮水洗衣裳,身上总带着股清清爽爽的味。这香味飘进里屋,绕在老周鼻尖,他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捂着嘴不敢出声,怕哭出声惊着她。
堂屋的椅子“吱”地响了一声,像是有人坐了上去。老周从门缝里看,只看见椅子边有团淡淡的影子,看不见人,可他知道,那是秀莲。他想起以前,他做木匠活晚了,秀莲就坐在这把椅子上,给他留着热饭,一边纳鞋底一边等他,说“慢点开刨子,别伤着手”。
过了会儿,那团影子挪到桌前,停在桂花糕旁。老周看见桌上的桂花糕动了动,像是有人用手掰了一小块,接着,那碗温水的碗沿也轻轻晃了晃,像是有人喝了一口。他的眼泪掉得更凶了——秀莲生前总说,桂花糕要就着温水吃,不然噎得慌。
突然,邻居家的狗“汪汪”叫了起来,紧接着,传来邻居家娃的哭声,大概是娃醒了找娘。老周心里一紧,怕外面的动静惊着秀莲,手攥着桃木片,指节都白了。
就在这时,里屋的门帘轻轻动了动,一个很轻的声音飘进来,是秀莲的声音,跟生前一样软:“老周,别慌,我没事。”
老周浑身一震,想冲出去,可想起王阿婆的话,又硬生生忍住。他听见那声音继续说:“我走得急,灶房梁上还挂着你爱吃的腊肉,记得炖着吃,别放太久;给二柱家娃做的虎头鞋,在针线筐最底下,还差一针没缝完,你帮我送过去;还有,你夜里做活别太晚,刨子把我用布缠了,在工具房的角上,别磨着手……”
声音慢慢淡下去,像被风吹散了。老周听见堂屋的门又“吱呀”响了一声,接着,门口的草木灰上,那串脚印慢慢往外挪,最后消失在门外的黑影里。皂角香也渐渐淡了,只剩下堂屋里的油灯,红晃晃的照着桌上的桂花糕——那糕上,确实少了一小块。
老周在里屋蹲了很久,直到油灯的油快烧尽了,才慢慢走出来。他走到门口,看着草木灰上的脚印,弯腰摸了摸,灰面还是软的,好像刚被踩过。他又走到灶房,抬头看梁上,果然挂着块腊肉,是秀莲上个月腌的;再翻针线筐,最底下真有双虎头鞋,鞋尖还差一针,线还在针眼里穿着。
第二天一早,老周炖了腊肉,又把虎头鞋缝完,送到二柱家。二柱媳妇接过鞋,眼圈红了:“秀莲姐前几天还说,要给娃做双厚点的虎头鞋,怕娃冻着脚……”
老周没说话,转身往家走。路过河边时,看见他那天捞秀莲的地方,冰面上结了层薄霜,像铺了层白纱。他想起秀莲走的那天,手里攥着的蓝布衫,回屋翻箱底,果然在箱角找着了——衫子的肘部破了个洞,秀莲已经用同色的布补好了,针脚细细的,跟她生前做的一样。
后来,老周又开始做木匠活,夜里做活时,总把秀莲缠了布的刨子放在手边,刨子推过木头,“沙沙”的响,像秀莲在旁边说话。村人问他,回魂夜见着秀莲了吗?他总笑着点头:“见着了,她还跟我交代事呢,跟没走一样。”
再后来,青溪村的人走了,家里人都按老规矩准备回魂夜,摆上逝者爱吃的东西,铺上草木灰。有人说,夜里真能闻到逝者生前的味道,看见草木灰上的脚印;也有人说,那是活着的人念想太深,才觉得见着了。
可老周知道,那不是念想。因为那天回魂夜后,他在工具房的角上,真找着了缠了布的刨子,布上还带着点皂角香——那是秀莲的味道,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味道。
日子久了,回魂夜成了青溪村的老规矩。每当有人家遇上这事,村人都会说:“别怕,是走了的人放不下你,回来看看,说说话,就安心了。”而老周,总会给人家送过去筛好的草木灰,像当年王阿婆给他送的一样,一边铺灰一边说:“摆上她爱吃的,别亮太亮的灯,她会回来的。”
油灯的红光,草木灰上的脚印,还有那缕清清爽爽的皂角香,成了青溪村人心里最暖的念想——原来死亡不是终点,那些牵挂的人,总会在回魂夜,顺着熟悉的路,再回来看看,把没说完的话,没做完的事,悄悄告诉你。
本故事为纯原创民间故事,寓教于乐,旨在丰富读者业余文化生活,所有情节根据民间口述整理而成。纯文学作品,借古喻今、明道讲理,勿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抄袭、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