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力“潮鞋”穿上新疆艾德莱斯绸,“国潮+非遗”打造中国文创
发布时间:2025-09-22 12:53 浏览量:2
千年前,养蚕技术传到新疆,发展出独特绚丽的丝路瑰宝——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如今,富有民族特色的扎染纹样“跃”上回力运动鞋,以传统工艺融合现代设计,共创顶流“国潮”。远在新疆的国家级非遗,缘何牵手身处上海的百年国货品牌?两条看似平行的轨迹,背后是上海援疆的“情牵一线”。
国潮品牌寻求突破 寻访新疆非遗
谁的童年没有一双回力运动鞋呢?对于“70后”“80后”来说,经典的回力红白鞋称得上“那些年的青春记忆”。近年来,回力以“国潮”为核心,开启品牌重塑。特别是在设计上,既注重功能性也强调时尚元素,希望重新成为年轻人脚下一道复古而澎湃的风景线。
依托中国元素打造新时尚,去年9月,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及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启动“非遗100+”创新设计项目,探寻一条既传承经典又突破创新的发展之路。与此同时,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正在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要把新疆优秀传统文化带到更广阔的天地,寻求创造性的转化与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艾德莱斯绸,让双方一拍即合。
“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传统工艺,艾德莱斯绸的扎染技术和独特纹样具有显著的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其绚丽纹样早已深入当地民众生活,甚至成为新疆文化的‘视觉符号’。”项目负责人说,除了艾德莱斯的独特魅力,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对鞋类的耐磨性、舒适性、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望成为回力鞋的大市场。
2025年3月底,回力公司会同上大美院联系到上海援疆前指及莎车文旅部门,组队前往莎车探寻艾德莱斯。在当地,他们亲眼见到匠人沿用古法,将丝绸扎结成特定的图案,再浸入由石榴皮、核桃皮等天然材料制成的染料中,这种传承千年的工艺,让每一匹绸缎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纹路,令人震撼。
现代工艺赋能传统非遗 让传统变时髦
很快,项目组与莎车县艾德莱斯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传承人布祖热汗·努尔买买提展开深度合作,但从文化传承过渡到商业落地,存在多重挑战。
“传统艾德莱斯绸使用天然染料,色牢度表现不稳定,我们联合专业机构展开技术攻关,开发出新型固色工艺,使色彩保持度达到行业标准。”该负责人表示,产能问题也亟须解决,为平衡非遗工艺特性与量产需求,上海援疆指挥部会同当地部门正在协助建立更高效的生产协作机制,目标是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在保留手工染制特色的同时,将提升大幅生产效率。
这场跨界合作不仅关乎产品创新,更是非遗产业化路径的一次有益尝试。正如项目负责人所说:“我们不是简单地把图案印在鞋上,而是在寻找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摩登生活的连接点。”基于此,设计团队先后制作了20余款样品,从纹样布局到功能设计都进行了多轮优化。
海岸君看到,在产品设计上,团队创造性地保留了艾德莱斯绸的核心特色——每双鞋均采用独立染制的面料,确保纹样独一无二。当艾德莱斯绸特有的扎染纹样与回力的经典标志交相辉映,这种“非遗手作”的稀缺性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今年8月举办的第十五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上,这款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鞋履引发了热烈反响。“没想到我们的传统绸缎能变成这么时髦的运动鞋!”一位喀什大叔竖起大拇指赞叹道。中亚客商则对独特的东方美学表现出浓厚兴趣,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采购商连续三天到展位洽谈,表示“这种将古老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产品,正是国际市场需要的中国文创,也符合中亚国家的审美”。
开启新品上市流程 试水市场
“上海企业+喀什资源”“上海时尚+喀什文化”,一条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路径已经打通。
目前,回力艾德莱斯鞋已经完成打样和量产环节,开启新品上市的流程。项目组正在策划品宣方案、落实货品供应以及规划市场区域,尽早让更多喜爱艾德莱斯的人穿上回力艾德莱斯鞋,让更多的人了解来自喀什的非遗文化。
“我们致力于将上海的市场优势与喀什的资源禀赋有机结合,推动渠道、标准、技术、文化等全方位赋能,积极引导培育像回力艾德莱斯鞋这样‘含文量’高的创新产品,既拓展提升了当地传统产业,更让千年非遗文化‘活’起来、‘传’下去。”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喀什地委副书记孟庆源说。
未来,随着沪喀协作的深入推进,这样的创新模式还将继续拓展,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张钰芸
图 片 | 采访对象供图
编 辑 | 任天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