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宙巅峰到查无此鞋! 年销4亿、赞助NBA的阿迪王, 为啥消失

发布时间:2025-09-23 17:43  浏览量:1

“阿迪王”这仨字,当年一出现就把人看乐了:logo像阿迪,名字像阿迪,连广告片都copy得跟德国总部拍的一样。

大家边笑边买,图个便宜,也图个“我穿的是‘王’”。

可谁能想到,十几年后,它没死在嘲笑里,却死在法院传票上——两次,一次赔阿迪,一次赔安德玛,200万,说没就没。

判决书下来那天,老仓库里还堆着十几万双鞋,鞋盒上“ADIVON”钢印崭新。

老板丁建辉没露面,据说跑深圳做跨境电商去了,卖的东西从运动鞋变成筋膜枪,名字规规矩矩,再没蹭谁。

可江湖上总有人惦记“王”的神话:抖音上有人晒“寻找第一代阿迪王”,评论区清一色“童年回忆”,可真点进链接,销量两位数,退货率三成——情怀撑不起二次创业,90后也要看性价比。

更魔幻的是二手平台。

当年199块买一送一的“火星撞地球”,居然拍出8800,买家头像还是00后。

鞋没下过地,氧化得刚好,发黄像芝士,卖家一句“国潮开山怪”就把价格抬上天。

有人调侃:阿迪王活着时割下沉市场,死了还得割收藏韭菜,生命周期被它玩成莫比乌斯环。

商学院把这段写进教材,标题冷冰冰——《寄生品牌如何系统性失败》。

可学生爱听的是课外部分:福建晋江的小作坊连夜拆牌,缝纫机踏板踩到冒烟,三班倒赶工“奈克王”“新百伦传奇”;电商运营把关键词“Nke同款”刷到飞起,直通车烧得比当年更凶。

老师敲黑板:侵权成本低于流量收益,就有人前赴后继。

台下有人小声嘀咕:那不就是“王”的魂还在飘?

飘得最实的,是当年那批设计师。

被安踏、特步收编后,他们学乖了,把“擦边”练成“微创新”:鞋舌上多一道闪电,侧面少一条杠,国际范立刻变国潮。

偶尔加班到深夜,有人翻出旧硬盘,看见2011年拍的阿迪王海报,男模劈叉扣篮,背景P上西甲logo,尴尬得笑出声,笑完又有点鼻酸——那年头胆子多大,市场就多大;现在胆子小了,市场依旧残酷。

所以,别以为阿迪王只是个笑话。

它像一面哈哈镜,照出中国制造最野的一段青春期:没钱打版权,就打工装;没技术突破,就视觉突破;用户也知道是山寨,还是愿意为它喊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今天镜子碎了,碎片却扎进不同角落——有人拿它当反面教材,有人靠它炒复古,有人继续走老路,只是换了个更隐蔽的弯。

下一次看到“XX王”冒出来,别急着笑。

先低头看看脚上的鞋,再想想为什么心里还是会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