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避坑指南:常见伤痛原因 + 处理,新手必看的知识
发布时间:2025-09-24 21:36 浏览量:1
健身时的酸痛和伤痛,一字之差却天差地别:前者是肌肉生长的信号,后者可能让你停练数月。从新手常犯的 “动作变形伤” 到老手大意的 “过度训练痛”,学会分辨和处理,才能让健身之路走得更稳。
典型场景:做卧推时突然加重量,胸肌像被 “扯了一下”;深蹲起立时腿后群猛地刺痛。
判断依据:瞬间疼痛明显,活动时加重,按压伤处有痛点,可能伴随轻微肿胀。
步骤:
立刻停止训练,用冰袋(裹毛巾)冷敷 15-20 分钟(收缩血管,减轻肿胀);用弹性绷带轻轻加压包扎(别太紧,避免影响血液循环);48 小时内别热敷、按摩,也别做拉伸,让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恢复后注意:下次训练前充分热身(动态拉伸 + 轻重量激活),受伤部位先从原重量的 50% 开始恢复。典型场景:硬拉时手腕没稳住,杠铃压得腕关节刺痛;做侧平举时肩膀 “咔” 响后持续酸痛。
判断依据:关节活动受限,转动时疼痛加剧,可能有轻微红肿,严重时不敢承重。
步骤:
保持关节固定,比如腕关节扭伤可用护腕固定,膝关节扭伤别再走路;前 24 小时冷敷(每次间隔 1-2 小时),24 小时后若肿胀消退,可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疼痛难忍时,在医生指导下用外用消炎喷雾(如云南白药),别盲目吃止痛药掩盖症状。恢复后注意:训练时给关节 “减负”—— 腕弱就用助力带,肩不稳就先练轻重量侧平举强化肩袖肌群。判断依据:疼痛不剧烈但持续存在,活动开始时痛,活动开后减轻,休息后又加重(“启动痛” 是典型特征)。
步骤:
暂停引起疼痛的动作(比如肘肌腱炎就停卧推、弯举),避免肌腱反复受刺激;每天热敷 2-3 次,每次 10 分钟,搭配轻柔按摩放松周围肌肉;恢复期间做 “等长收缩” 训练(比如肘部不动,手掌用力握拳再放松),维持肌肉力量。恢复后注意:调整动作细节 —— 比如卧推时沉肩锁肘,避免肘部过度外翻,从根源减少肌腱压力。错误信号:练硬拉 / 深蹲后,腰部酸涨持续 3 天以上,弯腰时像 “被卡住”。
根源:核心没收紧,用腰代偿发力;或动作幅度过大(比如深蹲蹲到膝盖超过脚尖还强行起)。
处理办法:
错误信号:早上起床踩地时,脚跟像 “被针扎”,走几步后缓解,但越练越痛。
根源:跑鞋减震差、落地姿势不对(脚跟先猛砸地面),或突然增加跑步距离。
处理办法:
换支撑性好的跑鞋,避免光脚在硬地训练;每天用网球踩脚(脚心踩球滚动 1 分钟),拉伸小腿后侧(弓步推墙,后腿伸直脚跟贴地);急性期别做跳跃、跳绳,改游泳、椭圆机等低冲击有氧。1-3 分:肌肉酸胀,正常发力感,可继续;4-6 分:轻微刺痛,可能动作变形,立刻调整姿势;7 分以上:尖锐痛、撕裂痛,马上停练,启动急救。健身的终极目标是 “变强” 而非 “忍痛”。遇到伤痛时,及时止损不是退缩,而是给身体修复的机会。记住:能分辨 “正常酸痛” 和 “危险疼痛”,比能举起多大重量更重要 —— 毕竟,只有保持健康,才能在健身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