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元高端酒店!二手拖鞋循环用,穿了会染病?
发布时间:2025-09-27 18:07 浏览量:1
涉事酒店后来承认,这些拖鞋会消毒后循环用2、3次,理由是“环保”,这话听着挺站得住脚。
但普通人最关心的根本不是省了多少资源,而是这消过毒的二手拖鞋,穿了到底会不会生病?毕竟花700多块住一晚高端酒店,总不能连双脚的安全都赌进去。
拖鞋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实则是藏污纳垢的“重灾区”,平时在家穿的拖鞋都免不了沾灰带菌,更别说酒店里流转过无数陌生人双脚的款式了。
有研究早就说了,拖鞋能携带的病原体五花八门,小到引起毛囊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绿甲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到引发脚气的红色毛癣菌,甚至还有可能附带HPV病毒和疥螨这种难缠的病原体。
这些病菌哪儿来的?住客从外面带回的鞋底污渍是一部分,更关键的是直接接触皮肤的鞋内环境。
有数据显示,就算地面日常清洁过,鞋套接触地面5分钟就会被污染,还能把病菌转移到床单上。
酒店房间就那么大,住客穿着拖鞋踩完地板踩床沿,病菌很容易跟着扩散,之前还有学者在医疗环境里发现,鞋底能沾染MRSA、大肠杆菌甚至新冠病毒,虽然酒店不是医院,但住客进进出出,鞋底沾的脏东西可不比医院少。
有人可能会说,哪有那么巧就染上病?说实话,总体传播风险确实不算高,毕竟病菌要让人发病,得凑齐一堆条件:病原体得够多、够能折腾,还得碰上皮肤有伤口、免疫力又低的人,才能趁虚而入,要是真一穿就中招,估计没人敢用酒店的杯子、毛巾了。
但“风险不高”不等于“没风险”,更关键的是这风险完全是未知的,没人统计过酒店拖鞋到底能让患病概率增加多少。
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上一任穿这双鞋的人有没有脚气,或者鞋底带了什么病菌,更要命的是,有些病毒比如诺如病毒,还能通过拖鞋摩擦地面形成气溶胶,不知不觉就被吸进肺里。
如今大家对住宿卫生越来越较真,说白了就是怕这种“看不见的危险”,毕竟谁也不想为一次出差付出生病的代价。
最让人膈应的是酒店那句“消毒清洗后循环使用”,新闻里说拖鞋上还留着毛发,这就暴露了最基本的问题:连可见的脏东西都没清干净,谈何消毒?
要知道,有效的消毒必须建立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就像咱在家洗碗,得先把饭渣冲掉才能洗干净,总不能带着剩饭直接抹洗洁精吧?
就算真的认真消毒了,这里面的门道也多着呢,业内默认的标准是水温得60℃以上才能灭活大部分微生物,但不少酒店为了省电,会把水温调低,消毒效果直接打对折。
更关键的是洗涤剂和消毒剂的区别,普通洗衣液只能把表面的脏东西冲掉,跟咱洗手只用水不用肥皂一个道理,根本杀不死病菌。
必须得加含氯或活性氧的漂白剂才行,可酒店到底用了啥、用量够不够,咱普通住客根本没法验证。
还有隐藏风险很少有人提,几十双不同住客的拖鞋堆在一起洗,这双鞋上的真菌很可能蹭到那双上。
洗衣设备要是长时间不清理,内壁会形成一层黏糊糊的生物膜,里面全是病菌,洗出来的拖鞋比没洗前还脏。
涉事酒店玩的就是模糊战术,没标注是一次性,也没说能重复用,就这么悄摸摸地洗了再给下一位客人用。
这种操作其实踩了法规的灰色地带,《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早就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就算是可循环拖鞋,也得明确告知消费者吧?花几百上千住酒店,连拖鞋是不是二手的都没知情权,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其实行业里早有潜规则,不少高端酒店会把拖鞋分两类:一类标注“带走收费”的厚款棉拖,这是循环用的;另一类是薄款一次性拖鞋,用完就扔。但这次涉事的拖鞋既没标注,又有明显使用痕迹,明显是把该扔的一次性拖鞋拿来反复用,这就不是“环保”是糊弄了。
可能有人觉得我小题大做,不就是双拖鞋吗?但卫生这事儿从来都是细节见真章。
几年前就有博主曝光五星酒店用抹布擦完马桶擦杯子,后来又陆续爆出浴巾擦地、床单不换的问题,每次酒店都道歉整改,可照样有人顶风作案。
说到底,还是成本控制在作祟,清洁消毒要花钱,换一次性拖鞋要花钱,比起砸招牌的风险,有些酒店更愿意先省眼前的钱。
对咱普通人来说,没必要因为这事就彻底不敢住酒店,但总得有点自我保护意识,我现在出差必带折叠拖鞋,体积小不占地方,穿着也踏实。
要是忘了带,就仔细检查酒店的拖鞋:一次性的看包装有没有拆痕,可循环的摸鞋底有没有磨损、鞋内有没有毛发皮屑。
真发现不对劲,别不好意思,直接找前台要新的,这是咱花钱该享有的权利。
酒店追求环保是好事,但环保绝不能以牺牲卫生为代价,要是真为了减少浪费,完全可以像有些酒店那样,提供可带走的循环拖鞋让客人自愿选择。
或者用可降解的一次性拖鞋,而不是把带毛的二手拖鞋藏在“环保”的幌子下,毕竟对住客来说,再好听的口号,也不如一双干净放心的拖鞋实在。
下次再住酒店,不妨先看看脚边的拖鞋,要是那所谓的“一次性拖鞋”已经起球变形,别犹豫,赶紧换一双,咱花的钱,值得一份实实在在的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