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没用,鼓励没用!” 后来我发现,孩子缺的不是动力,而是…
发布时间:2025-09-28 12:19 浏览量:1
当了爹以后我才明白,想让孩子自己主动往前跑,什么奖励啊、鼓励啊,可能都比不上让他真正“赢”一次。
我儿子小时候,我也总跟他说:“你要自觉一点,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但这话说了等于白说。“自觉”这东西,不是你吼两句、哄两句就能有的。它得从心里头长出来。怎么长?就得靠孩子自己真刀真枪地做成一件难事,尝到那种“我做到了”的甜头。
我是在我儿子上初中那会儿,才彻底想通这个理儿的。
他班上有个同学,我们都叫他小程。那孩子也不是什么天才型,但就是特别稳。周末我们孩子抱着手机不撒手,人家自己去图书馆;放学后大伙儿约着打球,他先回家把功课做完。不声不响的,后来保送去了个好高中。
有回我跟小程聊天,挺好奇地问他:“你这自律性怎么练的?”他说:“叔,我小学五年级那次数学竞赛,您还记得不?我把自己关屋里刷了一个月题,最后拿了个二等奖。从那天起我就懂了,只要我肯下功夫,事就能成。”
这句话我一直记着。他不是为了爸妈高兴,也不是图个奖品,就是那一次实实在在的胜利,让他信了自己。这种自己给自己的信心,比什么都管用。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里讲的“胜任感”。一个孩子相不相信自己能行,关键看他有没有“成功过”。要是我们当爸妈的把什么都安排好了,路都铺平了,他反倒没机会试试自己的力气有多大。从来没独立打赢过一仗,他哪来的底气觉得自己能行呢?
所以,光嘴上说“你真棒”效果不大。你得创造条件,让他真的去成为那个“很棒”的人。哪怕就一件事,让他自己从头到尾搞定。
奖励有用吗?短期有用。你答应他考好了买最新款球鞋,他可能拼命学俩星期。但球鞋一到手,动力可能就没了。这是“外来”的动力,不长久。
真正的、能从心里烧起来的劲儿,得是他自己想去赢、想变厉害。这只能来源于一次他亲手拼下来的胜利。
那我们做家长的,该做点啥?不是替他上场,而是帮他找个合适的“战场”。
- 找一件他垫垫脚就能够得着的事。
- 给他足够的时间,别在旁边不停催。
- 需要时给点资源,但绝不动手替他做。
- 做完了一起聊聊得失,但别指挥他该咋做。
- 把事情全权交给他,让他负责到底。
比方说:
- 让他自己准备一次家庭分享会,讲什么怎么讲都他自己定。
- 让他策划一次周末全家出游,路线、预算他自己弄。
- 让他自己去跑个800米,怎么练、什么时候练,他自己安排。
哪怕最后结果没那么完美,哪怕中间磕磕碰碰,但只要他知道这个结果是他自己挣来的,他心里那颗“我能行”的种子就算种下了。有了第一次,他就会想着第二次。
养孩子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自驱力”不是教出来的,是孩子自己用一次次的实战经验换来的。当他心里装下了“我能赢”的底气,以后的路,他就能自己找准方向,稳稳地走下去。
真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打赢一场属于自己的仗。不管大小,无论早晚,那份滋味,会让他受益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