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秋拾穗记:我下乡时的第一个秋天
发布时间:2025-09-28 21:49 浏览量:1
鹧鸪天·忆雨秋拾穗
雨打青纱覆浅霜,泥中玉粒竞芬芳 。肩扛麻袋沾晨露,心向朝阳献热肠 。
汗浸衫,志如钢,青春许国慨而慷 。纵然双手生老茧,换得秋光满囤仓 。
一九七四年的秋是我下乡的第一个秋,那是一个雨秋,连续几天的秋雨今天可算停了,可地里的庄稼,路边的野草都被泡的发亮,脚下的土地更是湿透了,走一步陷一步。地里的玉米秆早褪去了绿衣裳,金晃晃的穗子垂着,底下却是一脚踩下去能没过脚踝的带着冰碴的泥水,每走一步,胶鞋都发出“咔嚓”的脆响,随后便是“咕啾”地唱着歌。
队长吹了哨子说:“分垅干活”,于是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学生娃和社员一起,撸起袖子就钻进了玉米地,弯腰、掰穗、塞进麻袋,动作从生疏到熟练,不过半个时辰,手上就磨出了血泡。有个姑娘的胶鞋陷在泥里拔不出来,干脆光脚踩在泥里,冻得直跺脚,却笑着喊:“这点苦算啥?保尔柯察金在雪地里修路,咱这算享福喽!”
太阳慢慢爬上来,冰碴子化了,泥水更黏人,麻袋也越来越沉。扛着玉米往地头走时,腰杆得挺得笔直,不然一不留神就会摔个“泥菩萨”。有次我脚下一滑,麻袋里的玉米撒了一地,心里正懊恼,乡亲们却围过来,七手八脚帮我捡,妇女队长大姐拍着我肩膀说:“小妹,别慌!‘人勤地不懒’,咱多捡一棵,队里的粮仓就多一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就多一分力量!”这话像团火,烘得心里暖洋洋的。等马车把玉米拉回场院,看着金黄的玉米堆成小山,我们这些浑身是泥的“知青”,坐在场院的草垛上,啃着窝头,望着天边的晚霞,忽然就生出一股豪情来。
那会儿总觉得,我们弯下的是腰,扛起的是使命;磨破的是手,筑牢的是信仰 。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写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我们捡的哪里是玉米,是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的基石,是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贡献的青春热量 。如今想来,那雨秋的泥水、磨破的双手、沉甸甸的麻袋,都是青春最珍贵的印记——那是一个相信“奋斗即光荣”的年代,是一个把个人汗水融入时代洪流,便觉得浑身是劲的年代 。
后来走过无数个秋天,却再也寻不到那样纯粹的热血与骄傲,唯有把那段记忆妥帖收藏——那是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