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年寻亲路:千万老板抱回生母,33 双鞋垫藏着最深的爱
发布时间:2025-09-28 21:04 浏览量:2
你见过分别 33 年的母子重逢吗?四川那位身家千万的老板王晓举,抱着亲生母亲王宁春哭到直不起身,老人当场跪下来的那一刻,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掉眼泪的。这不是电视剧里的剧情,是真实发生在云南巧家县的故事。
现在的王晓举,走到哪都要挽着母亲的手,吃饭时挨着坐,没人的时候会紧紧抱一抱她。谁能想到,这对亲昵的母子,33 年里相处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两个月。
故事要从 2025 年 7 月的一个凌晨说起。王晓举睡得正香,手机突然响了,一看是警方的号码,他心里猛地一紧。三个月前他刚去采了血样,想找自己的亲生父母,警方说范围缩小到了云南昭通巧家县。他甚至买好了第二天的车票,打算挨家挨户去问,没想到电话里警官的一句话让他瞬间热血沸腾:“票退了,你妈找到了!”
挂了电话,王晓举的手还在抖,他赶紧叫醒妻子,两个人激动得聊到凌晨四点。警官发来母亲的照片时,他一眼就认出来了:“这肯定是我妈,笑起来眼睛眯成缝,跟我一模一样!”
可这边的王宁春,接到电话时第一反应是挂掉。她没读过书,平时靠收废品过日子,儿女总提醒她别信陌生电话。三四年前大女儿拉她去采过血,之后就没了消息,突然有人说找到她丢了 33 年的儿子,她哪敢信?直到亲戚打来电话证实,她看着手机里王晓举的脸,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 哪怕儿子只在她身边待了一个多月,她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谁能想到,这位母亲当年有多难。王宁春怀王晓举五个月时,丈夫就走了。亲戚都劝她把孩子打了重新过,她不肯,偷偷跑出去生下孩子,用钥匙扣上的小刀剪断脐带,给孩子取名 “易飞”,盼着能带着他离开伤心地。
可日子太苦了,她要打工赚钱,又要照顾一个多月大的孩子。这时一个老太主动说帮她看孩子,她还以为遇到了好心人,结果老太抱着孩子就没了踪影。孩子丢了,她三天没吃饭,凭着老太提过的 “岭南” 两个字,徒步走了一天一夜去找,没找到线索时,她站在金沙江边想过跳下去,可一想到孩子还不知道在哪,又咬牙撑了下来。
后来她改嫁了,又生了四个孩子,可丈夫出轨,她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33 年里,她从没离开过巧家县,怕儿子回来找不到家。夜里做梦,总梦见婴儿时期的王晓举,小手蜷在脖子下面睡觉的样子。她总跟自己说:“我儿子肯定有出息,肯定能找到我。”
而王晓举这边,儿时的记忆是从河南的小村庄开始的。养父母是农民,家里条件不好,他八岁就帮着收辣椒,一天挣三五块钱。村里有孩子骂他 “野孩子”,八九岁时他忍不住问养母,看到养母红了眼眶,他就再也没提过这个话题。
虽说不是亲生的,养父母待他却一点不差。他生病时,养母蹬着三轮车拉他去镇上看病,奶奶不管刮风下雨,总会在门口等他回家。可日子是真的苦,12 岁那年,他决定辍学打工,第一份工作在饭店,从早上七点忙到凌晨两点,冬天洗碗的水冰得刺骨。后来去河北收废品,去山西扛水泥,双手磨得全是血泡也没喊过苦。
转机是在苏州,他在奶茶店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婚后一起回四川广安创业开瓷砖厂。最难的时候,他们住在没水没电的装修房里,夏天三十七八度,靠钉子眼透进来的光判断天亮。100 多斤的瓷砖他自己扛,33 吨的货车自己开,铁皮厂里 40 多度的高温,汗水流在地上能积成小水洼。
生意慢慢做大,王晓举成了身家千万的老板,可他心里始终有个坎:自己的根在哪?第一次想找亲生父母,是看到路边的流浪汉,他总忍不住想,自己的爸妈会不会也过着这样的日子?“要是他们过得不好,我一定要帮他们。”
2023 年一场大病,让他更坚定了寻亲的念头。那天他陪妻子去看腰伤,醒来后浑身无力,被查出酮症酸中毒,直接送进抢救室。看着妻子签病危通知书的手在抖,他躺在病床上想,要是就这么走了,连亲生父母是谁都不知道,太遗憾了。
今年 4 月,他在四川绵阳采集了 DNA,本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三个月后就等到了好消息。
要见亲生母亲,王晓举最担心的是养父母的感受。他从没跟养父母提过寻亲的事,怕他们伤心。直到确定找到母亲后,他和妻子回河南老家,带着养父母玩了几天,才鼓起勇气说出这个消息。
没想到养母特别平静,只问:“儿子是哪里的?” 听完后笑着说:“真好,以后就多一个人爱你了。” 这时他才知道,当年他只有四斤二两,又黑又瘦还发着烧,被养母的堂哥捡到送来,大家都觉得他有病才被丢了,可养父母不忍心,还是把他留了下来。
得到养父母的同意,王晓举开始准备见面的东西。他在成都给母亲买了套房子,准备了银行卡,还亲手包了 33 个红包,弥补错过的 33 个生日。而王宁春也没闲着,她给儿子缝了 33 双鞋垫,拆了自己戴了多年的貔貅手串,用两颗金珠串了新手链:“希望儿子能撑起家,我们一家人再也不分开。”
9 月 20 日那天,王晓举和妻子赶到云南巧家县。王宁春被人搀扶着,看到儿子的那一刻,她哭得浑身发软,“扑通” 一声跪了下去。王晓举赶紧冲上去抱住母亲,也跪了下来:“妈,我来晚了,让你受苦了!”
母子俩抱在一起哭了很久,回家吃的第一顿饭是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坐在一起才发现,他们不仅长得像,连脾气都一样,都爱笑,做饭时总怕不够吃会多做。王宁春翻着王晓举从小到大的相册,一边笑一边抹眼泪:“高兴是真的,心疼也是真的,我儿以前肯定受了不少苦。”
可王晓举总说,自己的苦不算什么。他听说母亲有一年高考期间,三天收了 50 多吨废纸,手刮破了流血都没停,心里就像被针扎一样。“妈前半生吃了太多苦,后半生我要给她加点糖。”
现在王宁春跟着王晓举在成都生活,儿子儿媳带她看病、吃火锅、逛公园。王晓举说,他现在有三个家:河南的养父母家,四川的自己家,还有云南巧家县的亲生母亲家。“就像两桶水,得端平。” 他打算把弟弟妹妹也接到成都,帮他们成家立业,还想带母亲去苏州看看自己和妻子相识的地方,去北京天津看看自己打拼过的痕迹。
最让人感动的是,王晓举想把母亲当年给取的 “易飞” 注册成商标,以后开新公司都用这个名字。“这是妈给我的第一个礼物,我要一直带着。”
有人问他,现在要照顾三个家庭,压力这么大累吗?王晓举笑着说:“累也值。家是什么?我就是那个宝字盖,底下全是我的家人,我得护着他们。”
33 年的分离,没冲淡血脉亲情。那些错过的时光,正在被一个个拥抱、一顿顿团圆饭、一双双亲手缝的鞋垫,慢慢补回来。这大概就是最动人的亲情吧 —— 不管走多远,不管隔多久,总有个人在原地等你,总有份爱在心里牵挂你。
参考文献:
《33 年后母子重逢:他为母购新房,她缝制 33 双鞋垫》,九派新闻,2025 年 9 月《寻亲 33 年,身家千万的他终于找到云南生母》,封面新闻,2025 年 10 月《分离 33 载再相聚:母子俩的双向奔赴》,四川日报,2025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