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球票点燃一座城的消费“风暴”

发布时间:2025-09-29 12:39  浏览量:1

蝴蝶轻轻扇动翅膀,如何掀起一场巨大的风暴?

历经6周10轮激烈角逐,2025莆田市足球联赛落下帷幕。1个多月的时间里,“莆超”观众从不足5000人到满额,球员的赛场拼搏、市民的全情参与、志愿者的热情服务、文商体旅的跨界融合,把90分钟的赛事,延伸为“日夜联动”的城市嘉年华,生动展现了一张球票点燃一座城的消费“风暴”。

足球是城市“活力密码”。“莆超”的魅力,在于对传统赛事商业模式的颠覆,它绑定了城市消费场景,成为激活城市经济的新引擎。

1元的“莆超”惠民票价让市民观赛几乎零门槛,给了人们一个走出家门、为快乐买单的最直接理由。6周10场赛事,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到场观赛,门票上线即“秒光”。市民对“莆超”的热情有多高涨?9月27日决赛当晚,比赛场地市体育中心周边电瓶车车位“一位难求”。

赛事有了“流量”,消费“增量”自然水到渠成。赛事不仅在市体育中心南侧广场设了观赛消费第二现场,而且探索创新在球场走廊设置莆田小吃摊位,让观众吃吃喝喝看球赛。我们看到,赛事现场既有木兰集团、百威雪津等龙头企业销售品牌饮品,也有非遗摊位等售卖美食小吃。仙游“赛事集市”上林珍珠扁食单日售出8000多份,特色农产品销售翻了几番,实现了“一日比赛,多日消费”的乘数效应。数据显示,赛事期间布局的16个“第二现场”观赛区,吸引超5万人次参与,直接带动消费超亿元,有效激活了夜间经济和全域消费。

一张足球票,不仅能看球,还可以解锁景区、商圈、酒店、交通等各种优惠折扣。“莆超”要做的不只是绿茵场上的竞技较量,而是融进吃喝玩逛购的文商体旅融合大戏。创新的“票根经济”模式,将1元球票转化为覆盖全市超60家联盟商家的“城市消费通行证”,涵盖餐饮、景区、鞋服、汽车、酒店等诸多领域,带动二次消费;滨海度假之旅、人文体验之旅、木兰风光之旅、亲子研学之旅顺势推出,吸引游客“看莆超,逛莆田”;鲍鱼、海蛏等特产,车鼓队、莆仙戏、莆仙赞句等文化,在赛前暖场等场景借势登场、全网推介,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秀屿队夺冠后“南日鲍鱼”咨询量和订单量大增。当消费场景接了地气、文化赋能有了载体,市场自然越来越有活力,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也就愈发凸显。

“莆超”的火热还催生了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消费新生态、市场新机遇、品牌新路径。青少年足球培训报名人数激增,全市74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一条龙”培养体系迎来新活力,为《莆田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50年)》注入动能;来自莆田鞋服、食品等产业的龙头企业,以场地广告、球衣赞助等形式支持赛事,将品牌符号深度植入比赛场景。莆田本土品牌复克(FVFK)运动鞋借赛事打造知名度,双驰为“莆超”研发具有莆田特色的足球鞋,并计划将“个性化定制”与足球鞋相结合拓展市场,提升“莆田鞋”影响力。“莆超”为莆田实施品牌战略拓展了新路径,“莆田制造”正以体育为纽带,释放出多重价值。

“莆超”这6周,让我们看到了为家乡而“战”的激情、为喜爱欢呼的热情,更看到了有韵味的文化互动、有温度的城市认同。这场以“大众化”打造赛事生态、以“本地化”激活赛事灵魂、以“经济化”重构赛事价值的“莆超”,实现了官方与民间互动、体育与旅游互动、消费与人气互动、拼搏与品牌互动,成为莆田“城市品牌”。

有网友感叹:“小小市级联赛竟然有如此大的后劲!”怎么让这股劲一直保持下去?借势“莆超”,9月27日,莆田创新联动“莆超”与金秋消费季,持续深化“体育+消费”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联动“穿越北大上北大”、“状元楼上争状元”、亚太音乐节等,打造“日夜联动”的消费新场景,发力中秋、国庆双节黄金周,让人直呼“活动之多,一人不够看!”

“莆超”像一把火,点燃了全城的消费热潮,让“烟火莆田”持续沸腾。期待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全民参与、创新进取”的“莆超”精神,持续探索文商体旅深度融合、相互赋能的新赛道,让“莆超+”的故事更加精彩,让莆田的消费市场更加热辣滚烫。

文字:百川

图片:湄洲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斌 林晓玲 陈仁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