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鞋王”达芙妮没落,关6000家店亏40亿,竟是红颜祸水惹得祸
发布时间:2025-09-29 15:55 浏览量:1
谁能想到,曾火到“每卖5双女鞋就有1双是它”的达芙妮,会沦落到“每天关7家店”的境地;更没人料到,在彻底退出实体零售后,它竟能在2025年靠线上翻身,盈利直接翻倍超1亿。这场从“鞋王”到“弃子”再到“逆袭者”的戏码,比电视剧还抓马——而这一切的转折,都绕不开一场狗血的家族内斗和一段“宠妻毁业”的往事。
上世纪90年代,达芙妮是实打实的“女鞋顶流”。那时候大陆姑娘多穿布鞋、塑料鞋,达芙妮带着皮质鞋面、舒适鞋跟闯进来,100来块的亲民价一亮相,直接戳中了所有人的需求。谁能想到,这个“国民女鞋”的起点,是1987年陈贤民和大舅子张文仪在台湾创办的永恩集团,从莆田代工厂学来的技术,成了他们闯江湖的“敲门砖”。
1990年达芙妮品牌一推出,就靠着“款式多、质量稳”的中低端路线横扫市场,拿下20%的份额;1995年香港上市后更是一路开挂,巅峰时门店超8000家,营收破百亿港元,妥妥的“女鞋之王”。可家族企业的魔咒,还是悄悄缠上了它。
创业初期的“黄金搭档”,终究败在了利益面前。陈贤民管技术,张文仪抓销售,连襟陈明源管财务,本是“铁三角”,却在1998年因股权和扩张路线掰了脸——陈贤民想稳扎稳打,张文仪却一门心思想买地囤地产。气不过的陈贤民直接撂挑子去了加拿大养老,把公司丢给了张文仪。可张文仪刚接手就“捅了大篓子”:2001年卷进92亿新台币土地诈骗案,成了通缉犯,公司股价直接暴跌47%,眼看就要垮了。
关键时刻,年过六旬的陈贤民只能从加拿大赶回来“救火”。砍冗余项目、优化供应链,硬是把达芙妮从破产边缘拉了回来。2002年公司总算喘过气,可内斗留下的伤疤,早已埋下隐患。谁也没料到,陈贤民精心挑选的接班人——外甥陈英杰,会成为压垮达芙妮的“最后一根稻草”。
陈英杰确实有过“高光时刻”。靠着娱乐圈人脉,2003年拉来SHE代言,2012年就把门店做到破万家,营收冲到峰值,市场占有率稳如泰山。可他的“软肋”太致命——私生活混乱,还把“宠妻”当成了头等大事,彻底搅乱了公司。
2008年,陈英杰在聚会上对北电毕业的韩雨芹一见钟情,哪怕对方有男友,也等她分手后,通过任贤齐安排、在张国立宴会上“装偶遇”。2010年的双城婚礼更是轰动一时:台北12辆宾利开道,王金平证婚、连胜文到场,姜育恒、张信哲现场献唱;上海佘山场地放起漫天烟火,张国立送卷轴祝福,前前后后砸了上千万,彻底把自己推上热搜。
婚后的陈英杰更是“宠妻无度”:2011年砸千万在上海开高端鞋店,店里全是韩雨芹的剧照鞋模;2012年拉来全智贤同台宣传,当众说韩雨芹是“品牌缪斯”。为了多陪老婆,他减少出差,把日常决策全甩给了职业经理人。可这些经理人眼光短浅,偏偏错过了2010年后电商崛起的黄金期,眼睁睁看着淘宝、天猫的机会溜走。
更荒唐的是,陈英杰还把公司的钱砸进了韩雨芹的综艺《蜜蜂少女队》,结果节目收视惨淡,投进去的钱全打了水漂,公司当季就亏了8亿港元。从2015到2019年,亏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门店开始“批量关门”:2019年倒了4000多家,2020年上半年再关6000多家,每天7家店消失的速度,把巅峰时的8000多家店,最后只剩不到300家。
2020年8月,达芙妮正式宣布退出中高档实体零售,最后300家店也关了。可就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候,陈英杰还带着韩雨芹去冰岛看极光,庆祝结婚十周年——这份“爱情”,终究让达芙妮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谁也没料到,“跌进谷底”的达芙妮还能“爬起来”。公司重组后,张文仪的儿子张智凯接棒,引入威灵顿投资,走“轻资产”路线:线上分销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在非传统渠道悄悄开店,还在抖音上把类目做到了第一。2025年2月,达芙妮放出盈喜公告,预计盈利超1亿,比2023年的6240万直接翻倍;9月,流量明星宋茜代言一官宣,话题和热度全回来了。
如今的达芙妮,早已不是当年的“女鞋之王”,却从一线跌到中游后,硬生生靠自己翻了身。它的故事像一面镜子:家族内斗、接班人错位、把爱情凌驾于事业之上,每一步都踩在了“企业大忌”上;可它能在绝境中瘦身转型、抓住线上机遇,又藏着“不死鸟”的韧性。
说到底,爱归爱,业归业,拎不清的人,终究会被现实狠狠上一课。而达芙妮的“死而复生”也证明:商场从没有“定局”,只要没彻底倒下,就还有逆风翻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