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工遭嘲笑27年,报纸揭露特等功臣身份,毛主席曾亲自接见
发布时间:2025-09-30 12:18 浏览量:1
谁能想到,这个每天在河南政府招待所里擦桌子、扫地的清洁工,竟然是毛主席亲自接见的特等功臣?同事们嘲笑他“三十多岁还没出息”,他却总是笑笑不说话。直到1953年秋天,一份《人民日报》被风吹到他正在打扫的桌子上,一个惊天的秘密才被揭开......
1923年的春天,雷保森出生在河南兰考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家。那时候的兰考,遍地是盐碱地,庄稼长得稀稀拉拉。他5岁那年,父亲因为不小心撞破了地主家一个腌咸菜的水缸,那是口祖传的大缸,地主非要赔三块大洋。父亲又气又急,一病不起,没撑过那个冬天就走了。
“俺记得清清楚楚,爹临走前一直念叨着‘一口缸...一口缸...’”雷保森晚年回忆时,眼里还闪着泪光。
更惨的是,第二年开春,母亲得了重病。那时候请个郎中要一块大洋,家里连顿饭都请不起。6岁的雷保森跪在母亲床前,听着母亲最后嘱咐:“娃啊,好好活着...”就这样,他成了没爹没娘的孤儿。
8岁那年,上蔡县一户姓雷的人家收留了他。这家人也不富裕,但好歹有口饭吃。13岁,他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扛活。那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一顿白面馍。
转机出现在1941年冬天。18岁的雷保森逃荒到郑州,在一家叫“王记”的小饭馆当跑堂。就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神秘的“掌鞋人”。这人四十来岁,每天都来店里吃饭,每次都坐在角落里观察。
“小兄弟,你知道为啥穷人总是受欺负吗?”有一次,掌鞋人突然问他。
雷保森摇摇头。
“因为咱们穷人不团结啊。”掌鞋人压低声音说,“你看那地主,他一个人能种那么多地吗?还不都是靠咱们穷人给他干活?”
这话像一记惊雷,在雷保森心里炸开了花。后来他才知道,这个掌鞋人竟然是中共地下党员。从那时起,他开始帮着传递消息,每次都是把纸条塞在鞋底或者馍馍里。
时间来到1951年3月27日,朝鲜七峰山。这里山势险峻,一条公路像蛇一样从山谷间穿过。雷保森所在的4班奉命守卫299高地,这个位置正好卡在美军补给线上。
那天清晨特别冷,呵出的气都能结冰。战士小李搓着手说:“班长,今天美国鬼子能来吗?”
雷保森眯着眼睛观察地形:“别急,这地方太重要了,他们非走不可。”
果然,上午9点左右,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音。12辆美制“谢尔曼”坦克排成一字长蛇阵,后面还跟着三辆满载步兵的卡车。
“准备战斗!”雷保森低声命令。
他设计的战术非常巧妙:先让火箭筒手打掉头车,堵住去路;机枪组压制后面的步兵;他自己带着突击组,抱着反坦克手雷从侧面迂回。
“轰!”第一辆坦克应声起火。美军顿时乱作一团。
就在这时,雷保森带领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一样扑向坦克群。他们专挑坦克的履带和发动机舱扔手雷。爆炸声此起彼伏,美军根本来不及反应。
最惊险的是最后一辆坦克见势不妙,调头就想跑。雷保森二话不说,抓起两颗手雷就追。他在战场上左躲右闪,硬是在坦克逃出射程前,把手雷精准地扔到了履带上。
“班长,咱们创造了奇迹!”战后清点,9个人在10分钟内摧毁11辆坦克、1辆吉普车,自己却无一伤亡。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然而第二天,美军疯狂报复。在敌人一波接一波的进攻下,阵地上最后只剩下雷保森和三个战士,个个带伤。
“班长,子弹打光了!”战士小张喊道。
雷保森看了看身后的悬崖,又看了看步步紧逼的敌人,毅然说:“就是死,也不能当俘虏!”
他砸碎心爱的冲锋枪,纵身跳下30多米高的悬崖。后来战友们在悬崖下只找到一堆碎枪零件,都以为他牺牲了,还给他开了追悼会。
谁都没想到,雷保森跳崖后竟然大难不死。他被朝鲜老乡发现时,全身11处受伤,7根肋骨骨折,但还有一口气。在老乡家养了半年伤后,他才辗转找到部队。
可是回国后,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决定,到河南省政府招待所当了一名普通清洁工。
“老雷,你都三十多了,怎么还干这活?”同事老李经常笑话他,“你看人家小王,比你晚来两年都当上副主任了。”
雷保森总是笑笑:“挺好,挺好。”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扫地、擦桌子、给客人端茶送水。一个月工资刚够糊口,住在招待所后院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屋里。没有人知道,这个沉默寡言的中年人,曾经在朝鲜战场创造过怎样的奇迹。
转折发生在1953年秋天。那天他正在打扫会议室,一阵风把桌上的《人民日报》吹到了地上。他弯腰去捡,突然在第四版看到一个醒目标题:《寻找特等功臣雷保森》。
他的手开始发抖。报纸上清清楚楚写着他的事迹,落款是第26军政委李耀文。
“老雷,你怎么了?”同事好奇地问。
“没...没什么。”他赶紧把报纸放回原处。
但纸包不住火。没过几天,军区的领导就找上门来。当穿着笔挺军装的领导,对着正在擦桌子的雷保森敬礼时,整个招待所都轰动了。
“您...您就是那位击毁11辆坦克的英雄?”所长说话都结巴了。
雷保森平静地说:“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英雄,我能活着已经很知足了。”
1957年国庆节,雷保森作为特等功臣受邀到北京观礼。这是他人生中最光荣的时刻。
在授勋仪式上,彭德怀元帅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们打出了国威军威!”
更让他难忘的是,彭老总还特意在家里设宴招待他。彭总的夫人浦安修亲自下厨,熬了一锅小米粥,炒了几个家常菜。
“保森同志,在朝鲜很苦吧?”彭老总给他夹菜。
“不苦,比起牺牲的战友,我这点苦算啥。”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毛主席的接见。当毛主席走到他面前时,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你就是那个一人打掉11辆坦克的雷保森?”毛主席亲切地问。
“报告主席,是我们全班9个人一起打的!”
毛主席点点头:“好!这就是我们人民军队的精神!”
这份荣誉从没有让他迷失自己。离休回到家乡后,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国防教育中。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为中小学生作了860多场报告,听众超过50万人次。
他的女儿雷红梅说:“父亲常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他已经太幸福了。所以他要把战友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2009年,86岁的雷保森安详离世。在他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在整理雷保森遗物时,家人还发现了两个从未公开的细节:
其一,他在七峰山战斗中使用的那颗反坦克手雷,其实是经过改装的。因为当时装备不足,他把两颗手雷绑在一起,增加了爆破威力。这个土办法后来被推广到全军。
其二,他在招待所工作期间,曾经悄悄资助过两个贫困学生上学,每个月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5元钱,这件事他从未对人提起。其中一个学生后来成了教师,另一个成了工程师。
这就是雷保森,一个真正的英雄。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在战场上,他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斗英雄;在平凡岗位上,他是甘于奉献的普通劳动者。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