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校餐难以下咽,中产家长忍了多年,“舌尖积怨”这次绷不住

发布时间:2025-09-28 14:09  浏览量:2

“孩子中午又没吃饭,放学直奔便利店买面包。”家长群里一句话,瞬间炸出上百条共鸣。国庆前的“臭虾仁炒蛋”事件,终于让中产家长憋了多年的校餐怨气彻底爆发。

这事早不是新鲜事。上海家长发现,自家娃小学就被校餐“背刺”,有人甚至落下胃病;温州学生宁愿喝白开水,也不吃食堂的饭,直言像“猪食”。更离谱的是,上海有家长想给娃带饭,竟被要求开“营养不良证明”,医生都直言没法开。

为啥忍了这么久?说白了是“不敢闹”。学区房、重点校名额攥在手里,谁愿为一顿饭赌孩子的升学路?家长群里吐槽归吐槽,真要找校方理论,大多先犯怵:“怕老师给孩子穿小鞋”。双职工家庭更无奈,没时间送饭,只能看着娃靠零食“苟活”。

可忍换不来改善。有家长发现,被投诉多次的供应商,8月还中标20多所学校,靠的就是“报价低”的硬指标,招投标成了走过场。更扎心的是,有的学校老师吃的是另一家的好饭,把自家娃也接出去吃,差别对待太明显。

现在家长们终于不再沉默:有人蹲在校门口送饭,有人整理出“师生共餐、食材溯源”的专业方案,比投标文件还详细。教育部也放话要压实责任,可家长最盼的是:别让“守护舌尖安全”只停留在嘴上。

毕竟,中产家长能忍学区房的贵、辅导课的累,却忍不了孩子碗里的臭饭菜。一顿放心的校餐,真不该成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