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草鞋根”,叶子有黄瓜的香味,七八十年代很多,常挖来煲汤很清甜,如今少见了
发布时间:2025-10-03 19:43 浏览量:1
你们见过过去农民穿的草鞋吗?现在即便是在农村也基本见不到了,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种植物,就和草鞋有一定的关系,它就叫“草鞋根”,或者是草鞋底,是在七八十年代南方很多的田埂旁、山坡上常能见到一种独特的草本植物!
之所以叫它草鞋底这样奇怪的名字,是因为它的根部形似草鞋,故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草鞋根”。
而它还有一个大名,就是地胆草,隶属菊科地胆草属,因根状茎平卧或斜升,纠结成簇时酷似旧时农家的草鞋,便有了“草鞋根”“草鞋底”的俗称,又因味苦性凉,得名“苦地胆”。
这种草,也常被人当成是蒲公英,因此也被俗称为“土蒲公英”!
它的外形算不上起眼:直立的茎秆多呈二歧分枝,茎生叶稀疏且偏小,唯有基部的叶片舒展宽阔,边缘带着不规则的锯齿!
每年7至11月,顶端会冒出细密的头状花序,多数簇拥成复头状,淡紫色的小花在山野间悄然绽放,到了11月至次年2月,便结出细小的瘦果,随风散落,延续生命。
这种植物偏爱潮润凉爽的环境,多生长在开旷山坡、路旁或山谷林缘,在我国华南、华东地区分布较广,尤其在岭南的广东、广西等地,曾是随处可见的“山野常客”。
过去,每到秋冬时节,村民们便会挎着竹篮去野外挖地胆头,洗净后用来煲汤——它的根和叶子都自带一股类似黄瓜的清冽香气,与肉类同煮后,既能中和油腻,又能让汤品染上自然的清甜,是彼时餐桌上兼具风味与营养的家常野菜之一。
这草的吃法很多样,它的茎叶虽然苦,可是经过焯水,浸泡以后苦味大大减少了!可以用来凉拌,清炒等,吃起来还有类似于黄瓜的香味!
不过,一般都是挖它的根茎比较多!采摘其根洗净,与瘦肉或骨头同炖,煲出的汤也同样带着淡淡的黄瓜清香,清甜回甘,是一代人记忆里最质朴的滋味。
你们可曾吃过它呢?记得小时候,就常摆在这野草来玩,就是因为它有类似黄瓜的清香味!听老一辈人说,它还可以用来煮水喝,清热解毒!这个就不得不说到地胆草的药用价值了!
地胆草作为中国岭南地区惯用民间草药,至少有500年的药用历史。在传统中医里,地胆草以根部入药,味苦、性寒,归肺、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湿的功效。
旧时岭南气候湿热,人们易受感冒、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等病症困扰,便会取地胆草根煎水服用,或是搭配其他草药熬制,缓解不适;
对于黄疸、肾炎水肿、湿疹等湿热相关的病症,地胆草也常被纳入药方,发挥利湿解毒的作用。
有趣的是,地胆草也因为清热解毒的功效,长得也和蒲公英有几分相似,并且都是以根茎入药,所以它还有“土蒲公英”的别称!
在岭南部分地区,人们曾将它与蒲公英混淆使用。二者虽同属菊科,且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细细分辨便会发现差异:
蒲公英的根呈圆锥形,叶片边缘的锯齿更尖锐,且带有白色绒毛的种子能随风飘散;
而地胆草的根呈簇状,叶片更宽厚,花序也与蒲公英截然不同。
药用功效上,蒲公英偏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常用于乳痈、疮痈等症;
而地胆草则更侧重凉血利湿,对于湿热黄疸、肾炎水肿的疗效更为突出。因此在临床药用中,二者需明确区分,不可随意替换,这也体现了传统草药使用的严谨性。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野外的地胆草越来越少见,在过去家家户户煲汤的“草鞋根”,渐渐成了老一辈人的回忆了!你们认识地胆草吗?在你家乡可有这种植物,它还有哪些用途呢?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上一篇:判断女人是否干净看她这个部位八九不离十
- 下一篇:选休闲男鞋,公牛世家的实用主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