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跑鞋,是运动品牌的必争之地?
发布时间:2025-10-12 13:05 浏览量:1
无论在运动品牌新贵,还是在传统体育品牌复苏的叙事中,跑鞋似乎成为很难偏离的关键话题。
耐克最新一季财报的复苏信号,来源于跑鞋品类全球20%的增长;阿迪达斯的自我拯救,离不开adizero系列跑鞋的大获成功。而运动品牌新贵On昂跑和Hoka 的异军突起,靠的是高端跑鞋抢占的耐克、阿迪跑步市场。而如果算上lululemon,甚至Gymshark运动健身服饰起家的品牌,跑鞋都是实现财报跨越的法宝之一。
跑鞋大火,源自疫情后的全民运动健康浪潮,而跑步,几乎成为门槛最低的选择。
根据淘宝天猫运动户外发布的《2025跑步圈层人群洞察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跑步用户规模已超5亿。而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2中国跑步运动行业大报告》,跑步人群中的核心跑者来自高线发达城市的中青年、高知白领——也就是典型的中产群体。
跑鞋,尤其是中产人群偏爱的贵价跑鞋,也几乎造就了新一代的运动品牌兴起。
跑鞋,站上最强风口翻开各大运动品牌的最新财报,跑鞋的相关数据是不折不扣的高光地带。
2026财年首季,耐克跑步业务在全球取得20%增长,股价首次财报发布后回升,消费者对耐克顶级飞马和迈柔18等新品创新反应热烈;与此同时,2025年二季度,以萨洛蒙鞋类业务为代表的山地户外服饰及装备的营收同比增长35%至4.14亿美元,成为三大板块中增速最快板块,首次超过户外功能性服饰板块。
这些帮助品牌增长的核心跑鞋产品并不便宜。从2200元的昂跑 CloudBoom Strike到1500元的耐克顶级飞马PEGASUS PREMIUM,即便是国产品牌特步、李宁等,各家的跑鞋产品似乎都越卖越贵了。阿迪达斯的野心之作adizero Adios Pro EVO 1首发定价高达3999元,依然一鞋难求。
图源:阿迪达斯
跑鞋的火爆被验证到了漂亮报表上。2025年二季度,瑞士运动品牌昂跑净销售额同比增长32%至7.49亿瑞士法郎,按不变汇率增长38.2%。其中亚太市场表现最为亮眼,上半年销售额涨幅高达114.8%;Asics亚瑟士的二季报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8.2%,性能跑步品类对销售额贡献最高,占比接近一半。
图源:昂跑
贵价的跑鞋,满足了中产拥抱运动健康的现实寻求和社交需求。
一如当年的LV Speedy手袋、万宝龙钢笔,如今一双标价过千的跑鞋,正成为新的阶层密码。更重要的是,“晒运动”大有取代“晒奢侈品”、成为社交媒体的流行。
跑鞋既是保护身体的装备,更是自己努力成为“高能量人群”的标志。穿上跑鞋的中产们,内心的意愿是为健康做“预防性消费”,希望在穿鞋方面体现出更强的个人风格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品牌精神以个人为单位辐射和传播,最终变成生活方式的一种符号。
当社交货币、健康需求与阶层符号交织在一起;跑鞋早已突破单纯的“运动鞋”属性,蜕变为中产新生活方式的共同信条。
得跑鞋者,得天下跑鞋之风越吹越猛,甚至不同运动细分的品牌,开始将跑步作为不可或缺的第二增长曲线。例如以瑜伽服饰起家的lululemon,近几年陆续推出了blissfeel、beyondfeel等跑鞋系列;甚至户外顶流始祖鸟也在4月成立了独立的鞋履业务部门。
原因大概类似,哪怕对于不同类目起家的运动品牌来说,得跑鞋者,似乎才能得天下。
跑鞋有多赚钱,数字不会说谎。
昂跑第二季度实现61.5%的强劲毛利率,显著优于运动行业平均水平。特步收购的被称作“慢跑鞋中的劳斯莱斯”的Saucony索康尼过去四年在华呈现出每年倍增的凶猛态势,年营收已超10亿量级。2024年,其所在的专业运动板块收获57.2%的毛利率,同比大涨17.2个百分点。
高价+高毛利率的背后,蕴藏的是「跑鞋黑科技」带来的高溢价。现代跑鞋的比拼三大件——鞋面、中底和外底。而三大件中,又属中底最为核心。它直接决定了跑鞋的缓震性、回弹性和能量反馈效率,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远超鞋面与外底。
例如,HOKA在2024年推出的Skyward X中底,昂跑的中底科技CloudTec,甚至李宁的䨻科技,都是资深跑者如数家珍的跑鞋科技术语。
图源:HOKA
不论国产的安踏、李宁,跑鞋品类都是支撑财报的当家品类。而耐克、阿迪的复苏,靠的也是跑步品类的重新崛起。而Hoka和昂跑的叙事,都离不开跑步。
甚至综合品牌如阿迪、耐克,即便SKU众多,但似乎都在用核心的跑鞋产品,来竞争那些来势汹汹的品牌新贵。耐克的飞马系列,阿迪的adizero系列,看起来都更像一个自成一体的产品品牌矩阵。
未来跑鞋突围,靠审美还是靠科技?一双跑鞋如何能价值1500+元以上?审美当然是第一位,但科技也必须是硬实力。当然,社群和品牌故事的讲述,则让跑鞋品牌的竞争,必须是「六边形战士」,即便当中的科技和审美,也正在跑鞋泡沫中有些相形见绌。
在小红书上,有用户晒出自己刚购买不久的某品牌 “中产跑鞋”,仅仅穿着跑了几次步,鞋底就出现了明显的磨损和断裂迹象,与品牌宣传的高品质和耐用性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类似的问题还有开胶、断底、鞋面破损等,几乎相当于「跑鞋刺客」。
除了品控外,比跑鞋科技更重要的是,跑者的健康运动教育普及似乎更为重要。昂跑的CloudTec缓震技术、亚瑟士的MetaRocker推进系统、HOKA One One的厚底缓冲设计,科技的术语背后,可能落地服务于跑者的跑鞋大众科普更为需要。
图源:亚瑟士
比如在跑鞋的缓震风潮下,大众也需要更多适合慢跑、通勤、大体重、扁平足等更多维度的跑鞋产品。随着中国跑者人口的迅速增加,“千人千脚”的需求,需要依靠多样的产品矩阵来解决。
毫无疑问,未来运动品牌的跑鞋之争,将日趋白热化。而无论运动审美,还是跑鞋科技,都是争夺中产跑者人群的两大抓手。只不过在高端跑鞋的泡沫来临之前,如何真正服务跑者,激发跑步运动,才是运动品牌跨越周期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