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在单位里有一种人过得最舒服 那就是什么都不追求、躺平的人

发布时间:2025-10-15 04:06  浏览量:1

在职场摸爬滚打几年,渐渐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过得最自在的,往往不是拼命往上爬的人,而是那些彻底“断了念想”的“躺平派”。我们部门就有这么一位89年的姑娘,活成了很多年轻人偷偷羡慕,却又不敢效仿的样子。

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因为一次办公室的“风波”。大概半年前,她因为一个项目的责任划分,跟部门领导起了激烈争执。据说当时两人在会议室里吵得声音很大,她直接当着其他同事的面,把自己的委屈和不满全说了出来,一点没给领导留面子。那场争吵过后,大家都以为她要么会主动辞职,要么会被领导“穿小鞋”,可没想到,她却用一种更出人意料的方式“破局”——彻底躺平了。

从那以后,她对工作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以前她虽然不算特别拼,但至少会按时完成任务,遇到问题也会主动沟通;可现在,领导交代的工作,她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交,内容也常常敷衍了事,漏洞百出。有好几次,她负责的报表出了错,害得接手后续工作的同事不得不加班加点“擦屁股”;还有一次,她忘了跟客户确认需求,导致项目差点延期,最后还是同组的老员工帮她收拾了烂摊子。

次数多了,领导也没了脾气。一开始还会找她谈话,提醒她认真点,可她要么沉默不回应,要么就说“我能力就这样,实在做不好”。久而久之,领导也懒得再费口舌,干脆把她“边缘化”了——不安排重要的项目,不给她分配核心任务,只让她做些打印文件、整理档案之类的简单活。对此,她倒显得毫不在意,每天踩着上班点到岗,做完手里的活就准时下班,从不主动加班,甚至连同事聚餐、部门团建,她也很少参加,活得像个“职场透明人”。

更让人“羡慕”的是,就算这样,她的日子也没受什么影响。每个月工资一分不少按时到账,年底绩效虽然比其他人少一些,但扣掉的钱对她来说似乎无关痛痒。后来我们才知道,她家里条件不错,父母做点小生意,早就给她买好了房和车,她出来工作更多是“找个事做,不无聊就行”,根本不用靠工资养家。对她来说,这份工作有没有发展、能不能升职加薪,都不重要,只要不被开除,混着就行。

每次看到她到点就收拾东西下班,而我们还在为了项目熬夜、为了绩效焦虑时,办公室里的年轻人都会忍不住小声感慨:“要是我也能这么潇洒就好了。”可感慨归感慨,没人真的敢学她。我们大多是普通家庭出身,要还房贷车贷,要养孩子,要承担家里的开销,这份工作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不敢跟领导起争执,不敢敷衍工作,更不敢轻易“躺平”,只能咬着牙往前冲,生怕一步错了,就断了生活的底气。

后来我慢慢明白,职场里的“躺平”从来不是人人都能选的权利,而是需要底气支撑的“特权”。像这位姑娘,有家庭兜底,没生活压力,才能不在乎工作里的得失;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努力”不是选择,而是必须——我们得靠这份工作挣得生活的安稳,得靠拼尽全力,才能给家人一个踏实的未来。所以,羡慕归羡慕,我们还是得转过身,继续把精力放在手头的工作上,毕竟,每个人的路不一样,能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从来都是自己的底气,而非别人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