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传家 · 廉润万家 | 清白,是咱家的底色
发布时间:2025-10-16 17:34 浏览量:1
我是王利琴,今年54岁。从2016年到2023年这七年来,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摸根儿的额头,看他夜里睡得可好。根儿是我的丈夫,七年前在一个天未亮的清晨突然倒下,医生说是脑出血,抢救过来康复的概率极小,大概率也会终身瘫痪。
记得刚出事那会儿,亲戚们都劝我:“利琴,你还年轻,别把一辈子都搭进去。”我摇摇头:“根儿在,这个家就在。要是连我都放弃他,这个家就真的散了。”
说实话,照顾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是喂饭这一件事,就要耗费许多心力。根儿吞咽功能不好,普通饭菜根本咽不下去。我只能把食材仔细打成糊,一勺一勺,慢慢地喂。一顿饭常常要吃一个多小时。夏天天热,怕他生褥疮,我每隔两小时必须给他翻一次身,按摩背部、肩胛和髋骨那些突出的地方;冬天严寒,被窝冷得刺骨,我总是先用自己的体温暖热了,再轻轻把他挪进去。身体的累还能扛,最难的是医药费。当年为了救他,手术加上术后漫长的康复治疗,几乎用尽了家中所有积蓄。我白天全心照顾根儿,夜里就借着灯光做一些缝鞋垫的零活,指头磨出茧子;腰也时常酸得直不起来,就为挣一点买米的钱。
更让我难受的是,根儿虽然睁着眼,却听不懂我的话。他常常因为不明白我的手势和表达,突然暴躁,甚至掐我的手臂,留下青紫的痕迹和一道道血印。很多次,我累得躲在厨房抹眼泪,可一回头,看见他睁着眼睛静静地望向我,那眼神仿佛在说:“辛苦你了。”我便擦干眼泪,重新打起精神。
后来,好心的邻居劝我去申请低保。一开始我心里还有些挣扎,总觉得伸手求人不是滋味。但现实摆在眼前,仅靠我缝鞋垫的收入,根本撑不起这个家。材料交上去之后,社区很快核实了情况,给我们办了低保。每个月虽然钱不多,但米、面、油等基本的生活有了着落。我常跟两个孩子说:“政府的帮助是雪中送炭,咱们要铭记在心。但这不是长久的依靠,咱们自己更要争气。”
那时候,女儿正上高中,儿子才读小学二年级。我告诉他们:“日子紧一点不可怕,可怕的是丢了志气。别人的东西再好,我们不眼红;自己的路再难,也要挺直腰板走下去。”女儿从小就懂事,她爸爸出事之后,更是沉默了许多。她从不跟我抱怨,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几,放学回来还会帮我做家务,帮我给根儿擦身、换衣。我知道她累,深夜常听见她蒙着被子偷偷哭泣,有时候她一个人坐在街边发呆,但天一亮,她又变回那个沉稳用功的女孩。后来她考上了研究生,没向家里要一分钱,靠奖学金和助学贷款读完了书。她总说:“妈,我能靠自己。”
儿子也一样,别看他年纪小,性格却开朗阳光。他长相帅气,在学校人缘好,老师同学都喜欢他。有一天放学,他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妈,我想去兼职,这样既能帮家里减轻负担,也能早点接触社会。”之后他利用周末和假期发传单、做促销,闲暇时他还会帮我打扫家里。看着他变得越来越成熟,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那一刻,我心里既感动,又愧疚,总觉得是我们拖累了孩子们。
这些年,我们一家虽然过得清苦,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教育他们:人穷不能志短,哪怕再困难,也绝不能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干干净净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政府的补助我们心怀感恩,但从不视为理所当然;孩子们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向前走,从不投机取巧。我常想,廉洁不只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活法,是根植于心底的底线——哪怕活在泥泞里,也要保持灵魂的干净与明亮。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如今女儿研究生毕业,儿子也长大成人,他依然利用课余时间实习、兼职,提前担起了自己的人生。根儿也离开人世间两年了,可我觉得,他依然在,在我们心里,在我们精神上支撑着我们。这个家曾经被风雨压得几乎喘不过气,但我们彼此支撑、清白做人,终于一步步走出了最难的日子。回头看看,那些苦难没有把我们压垮,反而让我们更珍惜眼前的一切,也更坚定了我们做人的底线:再难,不取不义之财;再累,不失心中尺度。
这九年来,有人说我傻,有人说我倔。可我觉得,人活一辈子,有些事就得言出必行,认真且固执。根儿是我自己选的丈夫,孩子们是我生的,照顾他们是我该做的。日子再难,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心里就是踏实的。
现在想想,所谓的清廉家风,不就是这么一代传一代的吗?我现在也常跟孩子们说:“认准的事,就要坚持到底;选定的人,就要相伴到老;日子再难,不能丢了骨气;生活再苦,不能少了志气,要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