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鞋王匹克外销目标100亿,现状仅3亿!降薪背后是巨亏
发布时间:2025-10-17 18:19 浏览量:2
2025年9月,匹克不少员工快发工资前四天,突然收到了口头降薪通知,最惨的直接降了一半收入,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员工里炸开了锅。
更让人无语的是,公司后来还说“全体同事都理解支持”,但好几个员工跟媒体说,之前连商量都没商量过,哪来的“理解支持”?
其实,发薪前临时变卦降薪,换谁心里都得犯嘀咕,更何况是直接砍半收入,这日子还怎么过?
本来以为9月这波降薪闹一阵能有个说法,没成想一个月不到,事儿反而更严重了。
10月14号,有员工说公司给拒绝降薪的人发了“最后通牒”,要求14号前写检讨说明情况,不然从明年9月就不发工资了。
广州分公司的李女士之前交了反对降薪的材料,结果没人理她,冷处理了好一阵,12号突然就收到了停薪通知;还有个汪先生也证实,全公司都收到了那份停薪告知函。
搞不清的是,员工只是不想被随便降薪,怎么就成了“不服从管理”?还要专门找董事长汇报才能解决,这操作也太让人费解了。
泉州市丰泽区的劳动保障维权中心后来也表态了,没经过员工同意就降薪,本身就违反《劳动合同法》,不写检讨就停薪更是违法。
他们还联系过匹克一个张姓领导,结果人家说自己也被降了一半工资,还联系不上大领导,电话都转语音信箱了。
无奈之下,当地已经立案,还帮投诉的员工申请了劳动仲裁。
其实,企业再难也不能拿法律当摆设,员工的权益不是说侵犯就能侵犯的。
匹克董事长许景南9月17号在高管会上解释过,说降薪不是针对所有人,主要是直营部门和高薪岗位,还说月薪低于3000的会补到3000,不影响生活。
但员工这边的说法不一样,有人说之前绩效是一季度发一次,现在改成一年发一次,而且今年到8月只拿到了一季度的绩效。
如此看来,就算固定工资没降到3000以下,绩效拖着不发,实际收入还是少了一大块,这跟降薪有啥区别?
许景南还说,降薪是因为今年1到7月,内销直营部门亏了1.3亿,还转手了三家分公司。
其实,企业有亏空想控制成本能理解,但控制成本也得有章法吧?不跟员工商量就直接砍工资,还“被代表”说全员支持,这反而会让员工寒心。
而且现在国内运动品牌里,安踏、李宁内销做得都不错,为啥就匹克的直营部门亏这么多?这背后的问题怕是比降薪更值得琢磨。
有员工就吐槽,不是不愿意跟公司共渡难关,但公司得拿出诚意啊。
先斩后奏降薪,还威胁停薪,这哪是商量的态度?很显然,员工在意的不只是工资少了,更是公司没把他们当回事儿,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
这样下去,就算暂时控制了成本,员工的积极性没了,公司后续还怎么发展?
说起来,匹克曾经也是“晋江鞋王”,1989年成立后,靠跟八一男篮合作火过一阵,1997年估值就快到2亿了,2009年在香港上市时,首日市值还有52亿港元。
本来想靠上市再冲一把,没成想2015年业绩就掉下来了,营收和净利润比巅峰时少了一大半,2016年还从香港退市了。
之后就一直传要冲A股,2021年拿了华润国调这些机构的投资,结果到现在也没个具体时间表,这上市之路也太坎坷了。
这几年内销不好做,匹克就把希望放海外了。
今年巴黎奥运会,还赞助了11个国家的代表团,许景南也老说要做“国际性品牌”,甚至提出未来十年外销要破100亿。
但他9月在视频里说,现在外销才3亿多,跟目标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去年福建民营企业100强榜单里,匹克营收才62.9亿,排第91名。
毫无疑问,想靠海外市场翻身,匹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安踏、李宁的外销都已经做得很大了,匹克想抢市场可不容易。
更关键的是,匹克现在还有不少内部问题没解决。
产品设计有点老气,生命周期短,之前主打的核心技术热度也降了;品牌没什么有效的传播,在市场上越来越没存在感;核心设计师还走了不少,产品开发都断了档。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公司没先把这些硬伤解决掉,反而先从员工工资下手,这不仅没帮公司脱困,还引来了更大的麻烦。
说到底,匹克这次降薪风波,其实是内忧外患的集中爆发。
外面有安踏、李宁这些对手挤压,里面产品、品牌、人才问题一堆,还亏着钱,本来应该好好跟员工商量怎么共渡难关,结果却用违法的方式降薪、停薪。
如此看来,匹克要是想重新站起来,得先改改对待员工的态度,合法合规处理问题,再把产品和市场的短板补上。
不然,“晋江鞋王”的招牌,怕是真要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