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产区匠才云集成都武侯经开区 制鞋技能赛点亮产业升级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27 17:22 浏览量:1
10月25日,为期3天的“中国女鞋之都·武侯”制鞋技能邀请赛暨四川技能大赛在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拉开序幕。本次赛事汇聚了四川、浙江、福建等六大鞋业主产区的80余名鞋类设计师、制鞋工精英,通过3天的竞技比拼与产业对接,展现出制鞋行业从传统技艺到数字化创新的转型活力。
大赛组委会介绍,赛事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产”核心原则,通过“报到参观—竞技比拼—成果转化”三天全链条活动设计,构建起技能展示与产业对接一体化平台,集中呈现制鞋行业从传统技艺传承到数字化创新的转型路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赛前,中国皮革协会及各省代表队负责人一起考察了成都制鞋产业集群。“武侯区把智能制造和非遗传承结合得特别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浙江代表队领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国家级裁判崔同占先生在参观武侯区鞋业智能制造基地时感慨道。
调研团队还走进非遗工坊,近距离观摩手工制鞋技艺。
开幕式现场,特色鞋履展区人气爆棚,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观众驻足流连。在“诸葛工匠”曾杰的高定手工鞋展区,一款“一楦一版”纯手工皮鞋引得众人拍照。“这双鞋从皮革选料、针线缝制到五金镶嵌,皆历经数十道工序的精细打磨。”曾杰一边向观众展示鞋履细节,一边说:“传统工艺不能丢,要通过创新设计让它适应现代生活。”
不远处的非遗蜀锦鞋展区,设计师王海带来的“云气纹熊猫平底鞋”同样备受关注。她表示:“我们提取汉魏祥瑞纹样中的元素,用现代剪裁方式呈现,就是希望让非遗‘穿’在脚上、走进生活。”
同期举行的“吴大叔”品牌新品发布会上,其自主研发的“功能性减压中底”技术成为焦点。品牌创始人吴楠表示:“我们攻克了高跟鞋舒适与美观的矛盾点,以‘一鞋多搭’的实用设计,收获不少职场女性观众的青睐。”
数字化转型成果区则勾勒出行业未来图景。
在智能研发系统展示台前,工作人员轻点屏幕,仅用几分钟就生成了3款鞋型的3D数据模型。“以前设计一款新鞋至少要半个月,现在通过智能系统和3D打印技术,原型输出周期缩短300%以上。”技术负责人徐波介绍。
虚拟试穿交互装置前,观众纷纷排队体验,通过AI算法扫描脚型后,系统能快速推荐最合适的鞋款和尺码。“太神奇了,比自己试穿还准!”成都市民张女士体验后惊叹道。
本次大赛设置鞋类设计师(学生组)和制鞋工(专业组)两个赛项,均包含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竞赛,以国家职业标准高级技能要求为基准。“我们从设计理念、工艺精度、创新程度等多个维度制定评分标准,确保每一份作品都得到公平评判。”裁判长、国家级裁判、原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何有节教授介绍。
在下午的实操竞赛现场,气氛紧张热烈。制鞋工赛项的选手们专注地进行鞋面缝合、鞋底粘合,手中的工具上下翻飞;设计师赛项的选手则埋首绘制设计稿,不时用马克笔勾勒细节。“这次竞争很激烈,但能和全国高手交流,对我而言很有意义。”来自福建的参赛选手黄晶艺说。
赛事结束后,评审组连夜对理论试卷和实操作品进行逐一评审打分,最终获奖名单将在组委会审核后公布。
据了解,本次活动还设置参赛作品市场化转化及意向签约环节,推动设计创意直接对接产业需求。“我们希望通过搭建‘赛场’到‘市场’的桥梁,让优秀技能人才和作品真正实现价值。”武侯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赛事机制,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产”的理念,让“中国女鞋之都”成为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为制鞋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冉雪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