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充气夹克” 到 “会助推的鞋”:耐克这 4 款 NextG 产品

发布时间:2025-10-26 10:37  浏览量:1

一件羽绒服能塞进口袋,还能自己发热,听完第一反应是不是“假的”

先别急着走。

耐克刚放出的四件新东西,第一眼就像科幻片道具,每件都在戳打工人、社畜、装备控的同一根神经:冬天体积大、走路累、出汗粘、注意力散乱。

官网没标价格,内部渠道传出来的数字都很夸张,但挡不住朋友圈的截图疯传。

先看这件充气夹克。

外壳是半透明的薄膜,拉开阀门,30秒鼓成面包。

官方说靠空气层锁温,零下5度穿一件就够。

放气后卷起来只有普通水瓶大,塞进随行小包不占格子。

首批给北欧雪上项目的队员试穿,反馈不是“暖”,而是“轻得不像羽绒”。

缺点也直接:如果划破就瘪,补救贴要价两百多,维修只能寄回波特兰。

再讲会助推的鞋。

鞋底塞进一颗微型电机,跑步时每迈一步就多给20%回弹力。

电池绑在小腿外侧,官方标10公里续航。

换算下来,通勤5公里相当于别人多走1公里却不累。

现场体验者说最像“下坡顺推”,膝盖压力明显小。

问题是国际田联至今没松口,电动鞋算不算外挂?

东京指定装备名单里没有它。

第三件Aero Fit运动服,主打出汗不贴身。

布料里织了可开闭的小窗,汗水一到,小窗自动撑开,风速越大开口越大,标称透气量提升238%。

实测40分钟间歇跑,后背没有大片汗斑。

衣服需要每周通电一次,让记忆纤维复位,否则开口灵敏度下降。

价格区间参考上一代,四位数起跳。

最后一双Nike Mind把脚底变成触觉键盘。

22块凸点跟着地板纹路起伏,走一步做一次足疗。

耐克联合斯坦福神经实验室给出的报告说,连续穿两周,注意力测试分数提高6%。

听起来小,但换算到高三晚自习就是多记20个单词。

鞋垫可拆洗,充电一次撑七天。

有人穿上瘾,睡觉也舍不得脱。

四样东西总结起来,就是“省体积、省力、省汗、省心”。

它们把运动场景拆成四块短板,一次补齐。

真正炸点不在技术,而在价格。

内测群里流传:夹克三千刀、电机鞋两千刀、Aero Fit八百刀、Mind六百刀。

换算下来,一身行头够缴老家县城半年房贷。

耐克不是第一次把价格拉到天边。

2017年自动系带鞋首发价七百多美元,两年后二手平台跌到四百,现在官方门店直接半价。

新科技第一波收割的永远是秀荷包的人,等到产线铺开,成本腰斩,才轮到普通人排队。

更大的麻烦在规则。

电动鞋如果开放,选手成绩会整体前移,训练逻辑全乱;如果禁掉,大众跑者白掏钱。

国际田联的纠结,就像当年碳纤维跑板该不该放行。

最后总是技术胜利,纪录作废。

普通跑友只想下班跑个5公里,却被拉进装备军备赛。

回到自己身上,钱包、膝盖、时间到底哪个更缺?

有人算过,冬天买件五百块的厚羽绒再加一条电热毯,也能熬到开春;穿普通缓震鞋,只要姿势对,膝盖一样不喊疼。

科技的确香,可裂缝在于“用得起的用不上,用得上的用不起”。

再过五年,这四件东西可能会出现在折扣店角落,价格腰斩但款式过时。

那时你还会心动吗?

运动本该是流汗的低成本自由,别让一层层科技把门槛垒成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