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美联航空乘当众羞辱大码模特,炫耀妻子身材,模特网上回应

发布时间:2025-10-29 17:28  浏览量:1

大码模特苔丝·霍利迪在社交媒体曝光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随意评价歧视自己的乘客。将航空业的偏见歧视问题推至舆论风口。

公众人员都难以维权,普通人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2025年10月,霍利迪与9岁的儿子搭乘美联航航班返家时,因洗手间转身时误触呼叫按钮。

一名男性空乘空乘以专业态度询问情况,双方甚至因洗手间空间狭小开起了玩笑。

但对话很快转向敏感领域,空乘突然提及自己“体型非常大的姐妹”,暗示其与霍利迪体型相似,并抱怨邻居因“体型庞大”投诉航空公司。

随后他直言霍利迪“需要减肥”,并以“为了孩子健康”为由施压,甚至在分发零食时对霍利迪儿子说“软糖能避免诱惑”。

这一系列言行被霍利迪记录并曝光后,迅速引发热议。

网友在震惊之余,纷纷质疑:航空服务人员是否拥有对乘客身材评头论足的“特权”?

一位倡导身体多样性的公众人物仍会成为“身材羞辱”的受害者。

事件发酵之际,正值多家美国航司更新“超重乘客需购买第二座位”的规定。

西南航空将于2026年实施该政策,联合航空、美国航空等早已要求体型较大乘客若无法舒适放置手臂或侵占邻座空间,需额外付费。

这一政策本意是平衡航空资源分配,却也暴露出航空业对“体型标准”的隐形偏见。

霍利迪在事件中要求航空公司不解雇涉事空乘,而是为其安排敏感性培训,这一提议看似“宽容”,实则暗含批判。

航空公司应该重视员工对乘客多元化体型的认知教育。

若服务人员缺乏对肥胖人群的尊重,再完善的政策也可能沦为“歧视工具”。

霍利迪并非首次因体型引发争议。

2018年她登上英国《Cosmopolitan》封面时,曾因“病态肥胖”被专栏作家皮尔斯·摩根抨击,称其“传递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今,她以自身经历再次站上舆论战场,用“羞辱事件”为身体积极性运动发声。

支持者认为,霍利迪的勇敢曝光打破了“体型羞辱”的沉默文化。

而反对者则质疑:“健康”与“审美”能否被彻底割裂?当BMI指数(体重指数)成为衡量健康的唯一标准时,社会是否忽视了个体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面对争议,有网友为涉事空乘辩护,称其言论可能出于“真诚关心”。

但多数人认为,服务行业的职业边界不容模糊。

心理学专家指出,空乘人员需接受“无评判沟通”培训,尤其在涉及敏感话题时应以“解决方案”而非“指责”为核心。

霍利迪提出将涉事员工转介至“美国国家肥胖接纳促进协会”,这一举措不仅为事件提供了解决思路,更凸显出社会对系统性反歧视机制的迫切需求。

若航空业能将“敏感性培训”纳入强制考核,或许能从源头减少类似冲突。

苔丝·霍利迪的遭遇,是一面镜子,照见了社会对“体型”的刻板认知,也映射出航空业在服务伦理上的待改进之处。

当“健康”与“审美”成为公共议题,我们更需要学会以尊重替代评判,以包容消解偏见。

毕竟真正的服务精神,不该因乘客的体型而改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