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与眼界: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发布时间:2025-10-31 03:53 浏览量:1
“怕累就别吃饭。
”这是我听完那通电话后脑子里蹦出的第一句话。
2023年夏天,1158万毕业生涌进市场,43%的人把简历摁在抽屉里,自称“慢就业”。
我表弟的同学,高中学历,托我妈找到我,开口第一句:有不累、钱多的地儿吗?
最好包吃住,不用面试。
我愣了两秒,直接笑出声,笑得有点苦——原来真有人把职场当自动贩卖机,塞张学历就能掉出铁饭碗。
我把话摊开:现在不少厂子搞“带薪培训三个月”,转正后五险一金齐全,但先得去现场,先流汗。
他听完像被烫手,连说三个“万一”:万一不过、万一适应不了、万一路费白花。
我算了下,高铁票一百二,体检费八十,加起来不够他脚上一双潮鞋的钱。
可就是这二百块,把他钉在原地。
我想起自己第一份工作,在昆山电子厂,夜班站十二小时,脚底板肿成面包。
一起进去的五个大学生,三天后只剩我。
第四天下班,我蹲在路边啃两块钱馒头,边啃边哭,眼泪拌芝麻。
后来升组长、升主管、跳槽、转行,每一步都没离开那四个字:先干再说。
不是我命好,是我没让“万一”吓退。
斯坦福刚发的一篇跟踪报告我昨晚刷到:同样起点,信“能力可以练”的人,三年晋升概率比“我天生就这样”的人高67%。
翻译成人话:把失败当升级包的人,最后真升级;把失败当句号的人,一直停在开头。
数据冷冰冰,道理土得掉渣——胆子是磨大的,不是等大的。
我把报告截图发给他,附一句:怕输就永远赢不了。
两分钟过去,他回了个“嗯”,再没动静。
我盯着那个灰头像,像看见五年后的他,坐在县城网吧,跟旁边人吐槽:现在机会都被关系户占了。
屏幕映出一张二十五岁却写着“中年”的脸。
晚饭时我妈问我:那孩子的事咋样?
我扒了口饭,说黄了。
我妈叹气,说现在年轻人真吃不了苦。
我没接话,心里清楚,不是吃不了,是不想先吃,只想先拿。
可世界早就调成了先付后享模式,没人能插队。
最后送那小子也送大家一句:人生这趟车,油门上全是汗,刹车片却是安逸。
你想不流汗,就得流眼泪,两者总得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