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老年:立冬将至,牢记“1不睡2不穿忌3事”,迎冬接福事事顺
发布时间:2025-10-31 19:38 浏览量:1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时光流转,霜降节气已过大半,转眼间,我们即将在下周五(11月7日)迎来2025年的立冬节气。秋冬交替之际,气温骤降,寒气渐重,正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中老年朋友,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更要顺应自然变化,调整生活习惯。记住下面这“1不睡、2不穿、忌3事”,助您迎冬接福,健康顺遂过寒冬。
“1不睡”——不穿厚衣服睡觉
天气转冷,不少老人怕着凉,习惯穿着厚衣服入睡,殊不知这反而有害健康。
穿着过多过厚的衣物睡觉,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新陈代谢,汗水不易蒸发,更容易在深夜着凉。同时,紧身的衣物会束缚身体,影响血液循环,使人整夜难以放松,无法进入深度睡眠。
给您支个招: 睡前换上宽松、柔软的棉质睡衣,被子厚度要适中。如果特别怕冷,可先用暖水袋温暖被窝,睡前取出即可。保持卧室温度在16-18℃为宜,营造一个舒适、放松的睡眠环境。
“2不穿”——护好身体关键部位
1. 不穿单衣,注意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此时节,切不可再追求“秋冻”,尤其是早晚时段,务必添加衣物。外套最好选择防风材质,内搭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保持身体干爽温暖。
2. 不穿不舒适的旧鞋袜,护好脚部: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分布着众多穴位。许多老人一双鞋袜穿多年,鞋底硬了、袜子松了都舍不得换。这万万不可!脚部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抵抗力下降,易感风寒。
给您支个招: 穿上保暖、透气的鞋袜,鞋子要底子稍厚,防滑且柔软。每晚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20分钟,水中可加几片生姜或艾叶,起到驱寒活血、促进睡眠的功效。
“忌3事”——顺应自然的智慧
1. 忌门窗紧闭: 冬天人们都喜欢暖暖和和的,但切记不可一整天都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极易滋生细菌、病毒,增加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
给您支个招: 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开窗通风15-20分钟,让新鲜空气流入。通风时,老人可暂避到其他房间,避免直吹冷风。
2. 忌晨练太早: 冬季清晨气温最低,且空气质量往往较差。过早起床锻炼,寒冷的空气会刺激血管收缩,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非常危险。
给您支个招: 将锻炼时间调整到上午9、10点太阳出来之后,或者下午时分。锻炼项目也应从剧烈的跑步改为温和的太极拳、散步、做操等。
3. 忌洗澡过久过频: 冬季皮肤干燥,分泌的油脂减少。如果洗澡过勤、时间过长,或水温过高,会洗掉皮肤上起保护作用的油脂,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甚至引发湿疹。
给您支个招: 建议隔天洗一次澡,每次不超过15分钟,水温以37-40℃为宜。洗澡后可立即涂抹保湿的身体乳,锁住水分。
立冬,意味着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季节。对中老年朋友而言,此时的“藏”与“养”,是为了积蓄能量,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以上几点,饮食上也应开始向“温补”过渡,可适当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桂圆、大枣等,以增强体质,抵御严寒。同时,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多晒太阳,与老友聊聊天,下下棋,都是安度寒冬的良方。
时节更替,自然的规律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智慧的养生方法,主动适应变化。祝愿所有中老年朋友:从现在起,顺应时节,科学养生,平安健康地迎接冬天的到来,接住满满的福气,迎来事事顺遂的明天!
- 上一篇:家人们,以后可不敢在地摊上乱买菜了,真的……
- 下一篇:谎话,人生的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