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品种,创品牌,四川“织”造有了新面貌
发布时间:2025-11-12 18:11 浏览量:1
川观新闻记者 文露敏
11月12日,2025四川省纺织鞋服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
蜀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作为四川食品轻纺产业重要支柱的纺织鞋服,已打造起从纤维制造、纺纱织布、染整加工到服装家纺的全产业链,全省纺织鞋服产业规模居西部第2、全国第9。特别是,这里还拥有一批名声响亮的“四川织造”——绸缎、蚕丝产量稳居全国前2,工装市场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拥有“中国女鞋之都”之称……
而在这场全省纺织鞋服产业链的盛会上,记者发现,四川“织”造,又有了新面貌。
增品种
“10月底,我们刚推出了一款便携旅行包。”四川丽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吴克将包内的产品一一摊开。压缩棉柔巾、卫生湿巾、湿厕纸……关键材料,是一种叫作无纺布的织物。
四川丽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宜宾纺织企业丝丽雅集团的子公司。曾经,他们生产的无纺布主要售往B端客户,用作工业防护服、医用口罩等的原材料。“最近两年,我们陆续推出面向C端的终端产品,还首次进入文旅领域,开发了便携旅行包产品。”吴克介绍,这款旅行包目前已经登上了旅游专列,接下来还要和省内知名文旅IP合作,推出联名款。
四川企业最新推出的纺织终端产品。文露敏 摄
推出新产品,主要源于思路的转变。“开拓更广阔的新兴卫品市场后,我们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终端客户的需求,又能倒逼研发生产的进化。”吴克坦言。特别是,四川正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让游客能够把四川好物“带回家”,让四川品牌走向全世界,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不止一家企业带来了新产品,走上了新赛道。
自贡亿星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区很有代表性:左侧,放着最初的“拳头产品”——3D飞织一体成型鞋面;中间的货架上,色彩丰富、设计时尚的飞织包包,是近年来的新尝试;最右侧的功能披肩和护膝,能够通过电加热对颈部、膝部进行温和热敷,在最近才研发成功,预计将在今年正式上市。
功能披肩和护膝系列产品,涉及如何将除臭、除湿、抗菌组合物用于纺织产品等关键技术,研发历时多年。“创新始终是我们的驱动力。”亿星科技展区工作人员介绍,公司依托30多名专业人才和完整的生产链,不断推进产品创新和设计。
放眼四川,正是这样的向“新”自觉,持续推动纺织鞋服产业优化升级,在绿色纤维攻关、产品创新研发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活动现场。鲍安华 摄
你可能很难想象,在纺织鞋服的供需对接会现场,让大家纷纷掏出手机记录的,是一把椅子。
“真正的增长,常常来自于边界之外。”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四川有彝”文化主理人熊彦分享了“点布成金”的故事——这把融合了彝族非遗刺绣元素的赤乌休闲椅,在去年的米兰国际家具展上亮相后,4个小时便在国内电商平台卖出了800多件。截至今年6月,全平台销售额已超3000万元。
“非遗不仅仅是‘加装饰’,而是能解决产业痛点、提升产品溢价的核心资产。”熊彦认为。比如,四川打造的“川工蜀艺”这一省级非遗公共品牌,就有效解决了“产品没文化、品牌没记忆点”的问题,为赋能四川纺织鞋服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想象空间。
打造品牌,打造精品,已经成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共识。
面料图书馆。文露敏 摄
走进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全球面料交易及数据服务平台,仿佛来到了一个大型的“面料图书馆”。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收集的面料信息超千万种,设计者可以触摸到面料实物,快速解决设计需求。
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运营负责人王晓然介绍,作为西部首个以高级定制为核心的产业平台,中心目前已入驻设计师50余位,签约设计师超百位、现有注册公司40余家。“我们不仅提供场地,更构建了从本地高端客群到国际舞台的‘流量高速公路’。”
比如,从2022年开始启动的中国西部高级定制周,就为本土品牌打造起一个展示的舞台。今年5月举办的活动上,16个品牌、580套高定作品亮相秀场,集中呈现蜀锦、彝族刺绣等非遗技艺,以T台为媒介演绎文化时尚新范式,推动西部时尚产业蓬勃发展。
“加强链群协同、加强设计创新、加强宣传推介,进一步推动我省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对接交流平台,在上下游协同、产品设计研发、品牌和渠道建设、跨界联名赋能等方面加强深度合作。此外,充分利用好四川“三国文化”“国宝大熊猫”等传统文化和IP赋能,设计研发融合历史经典、时尚潮流、功能拓展等方面的新时代鞋服精品,“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