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用“朕”自称,把“朕”字拆开看,你就知道了

发布时间:2025-11-17 21:32  浏览量:1

刷短视频刷到“朕”字,弹幕齐刷“皇帝专属”,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我们从小被剥夺了一个“我”。

221 BC,咸阳宫,嬴政刚把六国国库搬空,转头就盯上大家的口头禅。他一句话,把“朕”从全民日常里划走,锁进玉玺。同一天,屈原墓边的楚地小吏正抄《离骚》,“回朕车”刚写完,手一抖,划掉,改成“回我车”,怕掉脑袋。

李斯连夜发通告:凡私用“朕”者,舂米四年。咸阳南门口,卖草鞋的老汉吆喝“朕的草鞋结实”,当场被拖走。家属哭到半夜,邻居默默把门楣上的“朕家茶馆”铲平,刷成“我家”。权力第一次把触角伸进人称代词,比焚书坑儒更细更狠。

你以为他图吉利?才不是。那阵子嬴政夜夜失眠,老梦到船板渗水。“舟缝”本义钻进脑子:缝一松,水就进,船就沉。他干脆把“朕”据为己有,等于把整条船钉死:缝只许我摸,水只许我踩。百姓再喊“我”,只剩粗布味儿,没龙骨。从此他批奏章写“朕知道了”,像给天下打上一排排暗钉。

更鸡贼的是读音。先秦贵族早爱用“朕”,带点周朝雅音,比土味“我”高级。嬴政顺手把贵族口音打包,变成皇家限定,阶级滤镜直接拉满。后人念起“朕”,舌尖先磕到玉磬声,膝盖就软了。语言被镀了金,人也就矮了半截。

我试过在地铁里默念三声“朕”,鸡皮疙瘩爬满臂。不是荣耀,是冷。那个字被两千年的奏折、血、太监的鸭嗓泡过,早变成一口封缸。再打开也闻不到人味,只剩龙袍的樟脑丸。

现在直播间里,土豪刷礼物让主播喊“皇上”,弹幕一排“谢主隆恩”。没人记得,这声“朕”原本是自己的。嬴政赢到今日。

一句话:他抢走的不是称呼,是把“我”钉在船底的资格。我们还在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