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釆风的早年经历
发布时间:2024-11-24 14:10 浏览量:2
金采风,原名金翠凤,1930年11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鄞县,她的早年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金采风的父母在上海经营制鞋店,她排行老大,自小由祖母照看,常被带去戏院看越剧,由此对越剧产生了浓厚兴趣, 甚至会模仿台上演员的动作.小学毕业后,她虽想圆“戏曲梦”,但因父亲反对而作罢,选择继续读初中.然而初二时父亲去世,家庭重担落在母亲一人身上,权衡再三后金采风征得母亲同意后主动退学,以分担家庭压力.
1946年,15岁的金采风看到雪声剧团的招生广告后,兴奋不已,在家人支持下前去报考,并顺利被录取.因她个子高、面架大,被老师安排学小生 ,还在老师建议下改名为“金采风”,寓意采纳各家之所长.在剧团里,金采风虽只管吃饭无工资,但她学习刻苦,通过看老师排戏、演出,在一旁偷师,不断练习台步、手势等基本功夫.后来她因在电台唱新编剧目《戏迷传》,一小时内完成范派、袁派、傅派等八个流派的唱腔而成名,逐渐增加了演出机会.
1948年,金采风转入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并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因傅全香嗓音失润而临时顶替其出演主角,获得观众认可.1950年夏,她与丁赛君合演《梁山伯与祝英台》得到好评,与吕瑞英、丁赛君被称为“东山”的“三鼎甲”.1951年8月,金采风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得到重点培养,主演了《碧玉簪》《盘夫索夫》等一批传统戏,凭借《盘夫索夫》在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表演一等奖.
金采风的早年经历为其越剧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她不断学习、积累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金派”艺术风格,成为越剧史上的璀璨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