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民俗收藏之布鞋情缘

发布时间:2025-01-03 10:24  浏览量:8

(虎头婴儿鞋)

我出生在铜陵的农村,从小受到家乡深厚的青铜文化熏陶,自此喜欢收藏民俗老物件。在我上万件的民俗收藏品中,我对布鞋情有独钟。从备料到制作成型的工具,收藏得较为完整。每当看到这些藏品我就想起了母亲做鞋的场景。

(千层底)

布鞋又称为千层底鞋,制作工艺很繁杂。清晰记得一到秋凉农事闲时,母亲就开始一边搓底索,一边把一些破、旧布找出来,用麦粉打一盆浆糊。担上门板,用浆糊在破、旧布上糊一层,把一块一块的破、旧布在门板上拼接晒干,这个叫“壳子“。壳子平整挺括,便于打样。鞋底上下两面用1~2层新布,中间用几层壳子,用底索上紧。一般的鞋底要上两三百针。刺鞋底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先用锥子把鞋底锥通,然后用针带着底索穿过,使劲勒紧。小时候半夜起床撒尿,只要是堂屋灯亮着,那一定是母亲在做鞋。

做鞋工具(锥子)

铜陵方言底索(麻线)

年三十,穿上一身新衣服和一双新鞋,接着是连续几天的大鱼大肉,那真是喜他爹喜他娘——喜上加喜。

母亲四十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从此,精神萎靡,有气无力,行动缓慢;做鞋全靠亲戚、邻里帮忙。记得一年腊月,俵姑(二姨奶奶的女儿,还是个二十不到的大姑娘)来我家呆了一二十天。她生性热情豪爽,做事麻利,为我全家九口人,一人做了一双既新潮又漂亮的鞋子!

(蜡块)

小时候似乎没穿过棉鞋,冬天在教室里坐着不动,那脚冻得跟鬼擖(ka)一样的疼,一到下课就使劲地蹦啊跺,以此来缓和一下冻僵的脚。

79年在远离家的顺安镇上读高中,冬天就住在姨娘(母亲的堂妹)家。姨娘看我穿着单薄,心生可怜,不仅为我买了件高档卫生袄,还给我做了双东北棉鞋!那个冬季真是从身外暖到心里!

85年过年前收到二哥寄到部队的包裹,打开一看,不仅有许多好吃的,还有一双二嫂做的布鞋!那时当兵的整天穿着胶底解放鞋,总有点不舒服的感觉,晚上洗过脚换上布鞋,那就爽朗多了!

(棉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千层底的老布鞋没人做了,即使有的,那也是机器做的,总感觉不那么地道了。我国几千年的手工制鞋工具和工艺正慢慢地消失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

作者:罗昌凯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