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越野跑鞋的春天来了么|内有福利
发布时间:2024-06-19 18:33 浏览量:15
近日,中国最大的运动零售运营商滔搏正式宣布与加拿大高端越野跑品牌NORDA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滔搏将作为NORDA在中国市场的独家运营合作伙伴,独立负责NORDA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宣传、市场推广、全域运营、消费者运营等关键工作。
除了NORDA,还有诸如TOPO、NNormal这样的小众越野跑鞋品牌在近几年涌入中国市场。从最早的人肉背回到代购,再到现在成为经销商,小众越野跑鞋要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了么?
仅就其进入中国的时间来看,这些小众品牌要比我们想象中要早很多。在二级市场上,这些鞋款早就有售;而在一些主营户外装备的门店,在约两年前就开始出售相关的鞋款。极度配速与部分户外装备经营者曾交流,他们表示:早年间还是以HOKA和ALTRA等品牌为主,有一些消费者也会敢于吃螃蟹,但整体占比还是较小。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售价相对较高,其次是对这些品牌不太信任。但近年来,这些相对小众的跑鞋通过跑者间的口耳相传,也开始进入越野跑者的视野。
那么,这些小众的越野跑鞋,真的迎来他们的春天了么?
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选择他们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三类人群
首先是基于对产品的认可,一些如《Runner‘s World》的外媒上关于这类产品的测评不在少数,溢美之词也不绝于耳,选择这类产品是认可性能的一个表现。以NORDA为例,当家产品NORDA 001的中底采用定制的专有 Vibram® SLE EVA 复合材料制成,具有高压缩性、轻质和耐用性。值得一提的是无缝 Bio-Dyneema® 鞋面贴合双脚,将提供更好的保护。
而TOPO则采用了Vibram的外底技术和拥有OrthoLite技术的鞋垫以及原创的event的防水技术。该技术有专门的直接通风 (DV) 技术,利用数十亿个微孔,在活动时立即排出鞋内的水蒸气(汗水)。DVdry 技术采用靴子或垫圈制造技术制造,非常适合崎岖、恶劣的环境。
从堆料的角度看,似乎不比主流的ALTRA和HOKA差,加之一些运动员已经上脚参赛甚至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产品也在小范围内被认可。这也是很多跑者选择此类产品的理由。
此外,有一些消费者在穿了很多大牌之后选择小众,希望在产品上和其他跑者有所差异,从而体现出自己的独特的品味。
最后则是“明星效应”,一些消费者也会选择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买单。比如K天王创立NNormal以及此前萨洛蒙的庄主系列,运动员的个人魅力是销售环节不能忽视的部分。
关于值或者不值,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首先是试错成本,鞋类产品,尤其是这类功能性产品的试错成本很高,因为必须要经过比赛才可以体验出来,特别是长距离比赛,必须要切实跑过足够长的距离,才可以体会到缓震功能是否有衰减,而在这个试错过程中,买鞋的费用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其次要考虑鞋履的普适性,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鞋子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鞋楦的设计、鞋面的包裹,是不是会磨脚,这类跑者在穿着过程中切实遇到过的问题都必须要考虑进去。经常跑越野的朋友都知道,一旦认定了某个鞋款,经常会不断复购。
就像此前的萨洛蒙,因脚型更是适配希腊脚,而被许多消费者诟病。这丛侧面也显示出一个问题:一款鞋的研发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一款鞋也要考虑到普适性。部分品牌会以其研发中心所在地为思考主流,就像是商业中讲的“民族志”一样。事实上,这些小众品牌在研发初期可能缺乏足够的样本容量,导致缺乏相应的普适性。
随后是考虑到性能,以跑鞋为例,主流品牌已经搭载碳板的越野跑鞋已经是标配,而这些小众品牌,截止到目前还没有搭载碳板的鞋款。这里不好说搭载碳板是否对成绩有很大的帮助,但类比马拉松竞速鞋的趋势,碳板似乎是大势所趋,反观这些小众的越野跑鞋已经落后了一个时代。
作为消费者,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购物。小众品牌的产品市场保有量较低,用户较少,为数不多的测评也可能掺杂水分,还是切实与身边自费购买的跑友交流使用体验更为真实。
回到文章最初的那个问题,是小众的越野跑鞋迎来春天了么?我没觉得更可能是伴随着越野跑市场的扩大,越野跑市场迎来了春天,而小众的越野跑鞋,不过是这个庞大市场的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