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和上香之间,我选择「上墙」
发布时间:2025-04-10 23:25 浏览量:8
清明节,在上班和上香之间,我选择了“上墙”——体验了一次攀岩。
之前,对攀岩的了解来自纪录片《徒手攀岩》,一个美国人徒手攀登酋长岩的故事。不过那离我太遥远了。最近关注到攀岩,是在巴黎奥运会上,伍鹏以4.77秒夺得攀岩速度赛亚军。5秒不到,毛肚都还没涮好,就登顶了,真是太酷了。于是种草了这项运动。
现在,终于有机会体验一盘。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跟着028.C的骑行队伍,踩着单车,穿过大半个成都,来到位于南三环附近的丘山攀岩馆。
·骑友们浩浩荡荡向攀岩馆进发 图©028.C
攀岩馆超乎想象的热闹,像一个五颜六色的游乐场。我们在吧台领了丝袜,去更衣室换攀岩鞋。套上丝袜,发现攀岩鞋不够了,需要等。
更衣室里,散发的特有气味,让我想起小时候去旱冰场,等待取旱冰鞋的场景(或许这就是人类的通感吧)。换上鞋,感觉有点硌脚。教练说,正常,毕竟是“墙上的芭蕾”嘛。顿时,脑中闪过电影《杀死比尔》中,女主穿的那双鬼冢虎鞋,作为平替似乎也不错。
对于极限运动,装备非常重要,小则影响成绩,大则有碍安全。攀岩裤子最好是有弹性的运动裤、登山裤,不要穿太紧的裤子。据说曾有人爬到一半裤子裂了,悬在岩壁上,内心挣扎:是放弃路线社死,还是坚持到顶再社死?(最终快速滑下来,捂着屁股狂奔更衣室。)
·攀岩馆内部
尽量也不要戴帽子,尤其是新手,帽檐很容易碰到安全绳。指甲也要剪短,攀岩时手指需用力抠岩点,长指甲易断裂或伤到甲床。然后是热身。剧烈运动前必须热身,这是常识。
一切准备就绪,就进入主题:难度攀岩和抱石(它们组成了巴黎奥运会攀岩全能项目)。难度攀岩在高度10-25米的大岩壁上进行,通过绳索进行保护,攀岩者攀爬至顶端完成路线。抱石在没有绳索保护的状态下,攀登不超过5米高的岩壁。采用海绵垫或充气垫作保护。
·教练在做难度攀岩动作示范 图©028.C
先体验难度攀岩。从难度最低的路线5.8开始,这是一条垂直路线。教练示范了一遍系安全绳、手法、脚法等,让大家轮流上。第一个就点到我。我也不带怕的,套上安全绳,如梯云纵轻功附身,迅速到顶。这难度简直小菜一碟,暗暗为自己的天赋高兴。
·体验者在攀爬难度最低的5.8路线(绿色)
到顶后,听到教练喊:“松手,跳下来!”什么?跳下来?我怀疑听错,向下看,差点吓晕。教练继续喊:“不要看,直接跳!”我不敢相信,这么高怎么跳?硬着头皮原路返回,返到三分之二,才松手跳下去。
“有保护绳栓到的怕啥子嘛。”教练说,“这个运动就是让你克服内心的恐惧感。”
不过第二次就不怕了,直接闭着眼睛往下跳,像一个英勇的伞兵稳稳降落在地。再一次为自己的天赋高兴。于是挑战更高难度的路线5.10A(世界最高难度为5.15D)。
·体验者在攀爬难度5.10A路线(粉色)
一个冷知识:岩点颜色代表不同的难度,全球并无统一标准。比如红色在某馆可能是V3,在另一馆可能是V5,全凭设定者决定。
岩馆定线员常给路线起奇怪名字,比如“前任的心”(难点超级滑)、“老板画的饼”(看着能爬,实际根本抓不住)、“周五下班”(起步容易,越爬越难,最后崩溃)。眼前的5.10A叫“我是小鱼猪”(卡哇伊,很容易征服的样子),5.10C叫“天黑再动手”(月黑风高,小心失手)。
5.10A稍微有点难度,还是挑战成功了,只是下来以后小臂酸痛。作为一个健身人士,对此很敏感。因为小臂肌肉是健身的“锻炼死角”,平时很难练到。所以,攀岩和健身练出来的肌肉,是不一样的。如果在岩馆看到一个挺胸抬头、肌肉发达的人,他可能是从健身房过来串门的。
·疑似“攀岩高手” 图©028.C
如何一眼发现一个攀岩高手?有人总结,一看发型:男性中长发,散乱又有动感(比如乞丐式发型);女性马尾,强者必备。二看体型:精瘦,脖子前探,有点小驼背,腿部肌肉线条明显。三看神态:穿个睡裤,一言不发,目不斜视的,V8+段位跑不了。
在岩馆,常有小孩哥碾压成年人的场面:一群肌肉男在V3路线挣扎时,旁边的小学生像猴子一样嗖嗖爬完,回头问:“叔叔,要帮忙吗?”甚至还有扫地僧大爷,平日默默扫地,某天突然换上攀岩鞋,轻松完成一条高难度路线,惊煞众人。
·线路难度表
难度攀岩似乎没有遇到太大挑战,抱石却难度陡增。但我更喜欢抱石,更有攀岩的感觉,而且也很烧脑,因为那些五颜六色的岩点都是经由专业人员设计过的。所以,当你开始尝试攀岩,第一步绝不是埋头猛爬,而是要先学会读线,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能力水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线和动作技巧。
抱石很容易受伤(攀岩保险理赔最多的就是抱石跌落)。教练不断提醒大家,防止下跳时摔伤。虽有危险,但很刺激,岩壁下站满了跃跃欲试的人。突然听到人群喊:“加油!只差一步!”一个女孩正在爬一条高难度路线,快到顶了,但找不到下一个岩点。
于是大家集体指导:“试试换右脚,左手反肩!”当她挑战成功,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波助攻,着实有点温暖。难怪有研究发现,单位时间内,抱石带来的抑郁水平下降,比单纯体育锻炼更为显著。
·安全的跌落姿势 图©028.C
因为是徒手,抱石更考验力量与技巧。教练说,核心收紧,腿部发力,带动身体,像猴子那样荡起来。在入门的V2路线,第一个动作就把我难住了:双手反抠住岩点,腿部发力横跳,类似街头健身的高难度动作“人体旗帜”。
教练示范了几次,我脑子学会了,身体依然像秤砣,无论如何荡不起来。看来脱离了绳索,根本没法爬。此刻,我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天赋”,就是没有天赋。
因为骑了车,又爬了墙,感觉有点累,坐下来休息,但心有不甘,不断复盘问题在哪里。我想,可能是核心没有收紧。只有收紧核心,气沉丹田,爆发力才出得来。曾经,一个健身教练教过我腹式呼吸,他说用这个方法,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核心和下盘。于是,我开始调整呼吸,吸气,吐气,收肋骨,吸气,吐气,反复多次。
·教练在做抱石动作示范
确实,呼吸是运动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技术”,错误的呼吸方式不仅会限制运动表现,还可能引发伤病。腹式呼吸不仅能够增加供氧量,还能提高耐力、缓解恐惧,在攀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呼吸对了,再难的线路都不是事。
复盘完,再次挑战。一块褐色巨石挡住了我的路线。上下左右都试探过,还是无解。仔细观察这块巨石,像挪威的“勇气石”,嵌在两片悬崖之间。我用手托在岩石底部,下意识地深吸一口气,慢慢吐气,收肋骨,继续深吸一口气,慢慢吐气,收肋骨……轰,岩石被推开了,弹出两米远。 啊!我激动地喊:教练,我成功了!
一个机灵醒来,原来是睡着了。看来实在是又累又困。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假装很清醒,去前台办了一张卡,准备下次再战。
·攀岩馆内的小猫 图©丘山攀岩
攀岩之所以迷人,除了多巴胺的分泌,还有忘我的沉浸体验:高度的专注、清晰的目标、即时的反馈等,都能带来一种“心流”状态。攀爬过程中,当你全身心地关注自己的脚下和头顶,生活的烦恼就在空中飘散了。这时候,“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群蝴蝶,带着你飞起来。”
肾上腺素激增带来的强烈兴奋,很容易让人“上头”。教练告诫,新手还是悠着点,首次攀岩控制在1小时以内,间隔休息、补水。
有人因太过兴奋连续攀爬,第二天手指都握不住筷子;还有攀岩“后遗症”,逛超市时把货架当岩点,不自觉地研究货架结构:“这个缝隙能塞手指,那个凸点可以踩……”
● ● ●
编辑丨Rain
未标注图源丨Rain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