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一老师送男生20元棉鞋,26年后男生回礼,老师一看吓得不敢收

发布时间:2025-04-13 09:51  浏览量:6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2007年,内蒙古武川县,那天是张秀荣60岁寿宴。她退休多年,一直独居在武川县的老宅,教了一辈子书,这一天,十几个曾经的学生回来为她祝寿。

一个中年男子下车,手里拎着一个扁方形纸袋,他走进院子,众人一看,纷纷站起身:“是陈志德!”

陈志德把纸袋放在桌边,说:“老师,给您准备了点礼物。”

张秀荣拉开袋子,里面是一张红色的房产证,还有一串崭新的房门钥匙,她愣住了,连忙把证件塞回去,摆手说:“太贵重了,我不能要。”

陈志德看着她,说:“老师,26年前,您给我买了一双棉鞋。今天我只是还您那一双鞋。”

张秀荣一时没说出话来,低头看着那串钥匙,眼眶一下红了。那年,她掏出半月工资,买下一双棉鞋

时间回到1981年夏天。陈志德跑了七八里山路,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张秀荣家。他穿着一双破旧的棉鞋,鞋帮上新补了两块布,鞋底边已经裂开。

张秀荣接过通知书,看完后点头:“我就知道你行。”她把通知书叠好放在桌上,目光落在陈志德脚下。

“鞋怎么还是那个?”她问。“还能穿,”陈志德笑着说。

张秀荣转身从衣柜里翻出一个信封,从里面抽出20块钱,塞进他手里:“去镇上买双新的,长春冷,别冻着脚。”

当时张秀荣的工资一个月40元,20元是她半个月的工资,陈志德使劲推回来,说:“太多了,老师。”

张秀荣皱眉,把钱重新塞进他怀里:“你拿着,不用说别的。”

陈志德不要,说完便跑回家,几天后,送他上火车那天,张秀荣特地提前到了车站,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用报纸包着的纸盒,塞进他怀里:“这是老师给你买的新鞋。”

“长春下雪早,你记得穿。”火车缓缓启动,陈志德站在车门口,紧紧抱着那双鞋,隔着车窗,向张秀荣挥了挥手。

1981年春天,距离高考只剩三个月,陈志德的父亲突发重病卧床,母亲原本就常年卧病,哥哥已在外打工,家里没有人干活。

他放下书本,准备外出打工养家。没有告诉学校,只留下一封字条,悄悄离开。

张秀荣当时已不再担任他的班主任,但仍时常打听他的情况,得知消息后,她第二天一早赶到他家。

第一回,她在地头找到正挽着裤腿干活的陈志德。她没有多话,只说:“你跟我回去。”

陈志德低头不语,第二回,她带了两本旧练习册和一袋馒头,坐在灶台边,一边烧水一边说:“你出去能帮几天?你不如考上大学,把你爸妈带出这片地。”

第三回,她站在破屋门口,对他说:“你现在放弃,以后每次看到地,你都得低头。”

那一晚,陈志德坐在灶前,一直没有说话。第二天,他背着书包重新出现在教室门口,没有人问他为什么回来,张秀荣从教研室走出来,看了他一眼,又转身回屋。

他是角落里那个孩子,第一次注意到陈志德,是在1978年,张秀荣刚调入武川县初中,接任初三班主任。

开学第一周,她站在讲台上点名,看到最后一排角落里,一个皮肤黝黑、穿着破旧棉袄的学生,总是低头写字,从不抬头。

几次课后测试,他的成绩始终在班里前三。张秀荣开始留意他:不说话、不和同学来往、吃饭总是最晚、早上到得最早。

一个周末,她踏着泥路去了他家家访,土屋前,几只鸡在跑,一口破锅放在墙根下。

屋里堆着柴火和杂物,一家八口人,母亲躺在床上,父亲坐在门槛削木头。陈志德在一边帮着剥玉米。

张秀荣坐在小凳上,听陈志德父亲说:“家里穷,供不上学了,志德也懂事,想着出去帮忙。”

她没说教,只是握住陈志德的手,说:“你听老师的,上学比什么都重要。”

那天回去后,她在班里没有提起家访一事,只是第二天上课时,多念了陈志德的名字。

三年陪伴,她不是亲人,却做了所有亲人做的事,初中三年,张秀荣一直悄悄关注他,看到他吃白饭没菜,就把自己饭碗里的肉挑出来,悄悄放在他碗边。

学校组织活动,他常因交不上费用躲在一旁,她就从工资中扣一点补上,默不作声,他不和同学交流,她课间把他拉去操场,一起放风筝、清扫走廊。

他作文写得好,她特意在班上念出来,说:“大家都应该看看志德怎么写。”

有一次他考试迟到,放学后她拿着卷子坐在他旁边,一题一题给他讲,这些年,她从未大声称赞他,只是在身后悄悄为他铺路。

寿宴之后,张秀荣最终收下了陈志德送来的那套房子。房产证写的是她的名字,钥匙包好装在一个绒布袋里。

陈志德请她去呼和浩特住:“那边好,离医院也近。”张秀荣没有答应:“我舍不得这里。”

之后每个月,陈志德都会让快递送来东西:保暖内衣、降压药、蜂蜜、速冻水饺。快递单上只写“张老师收”。

2007年,张秀荣搬进那套房子前,最后一次回望老宅门口的那棵槐树,她没问过陈志德成功后的职位,也没要过他的任何回报。

她知道,那双棉鞋早已被他穿破,但鞋底下,是她一手垫上的路。

数十年来,张秀荣老师从未离开过她那三尺讲台,她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怀着一颗炽热且真诚的心。在教育的旅程中,她倾尽全力,只愿助力学生冲破困境,却从不求任何回报。

她的一举一动,都在无声地阐释着 “为人师表” 的真谛。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文 |蔡医生健康杂谈

澎湃新闻:学生26年后买房送老师,只因老师当年曾花20块钱给自己买了一双棉鞋!赞!好老师教出了好学生!

外部推荐